“报刊的有机运动”是马克思提出的关于报刊报道新闻的过程理论,它被通俗地解释为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多时候,在事件发生初期,由于报道的不深入,没有充分的消息源,新闻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受众的判断也建立在这种片面的事实上。这正是新闻传播的一种特性,无论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记者,还是现在活跃在各种社交平台的“公民记者”,都没有能力以“上帝视角”观察事件。而且,新闻报道不是给出最终结论的判决,而是对一个阶段所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描述。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以下记者或媒体的行为,不符合“走转改”精神的是哪一项?
A、选择某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长期蹲点进行采访
B、将演播室搬到街道社区中,与居民互动完成节目录制
C、深入基层和当地通讯员谈话,从中获得新闻稿件半成品
D、使用平实、大白话进行报道
单选题 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生活经历来揭示社会、时代风貌的电视片,习惯称为()。
A、人物专栏
B、人物专题
C、人物通讯
D、人物播报
单选题 与图书相比,期刊的特点之一是()。
A、篇幅不固定,可多可少
B、顺序编号,连续出版
C、开本较大
D、信息量大
单选题 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
A、实事求是
B、本质真实
C、理论联系实际
D、客观性原则
单选题 报纸上常见的“风闻”、“巡礼”、“侧记”、“纪行”等形式,属于()
A、工作通讯
B、概貌通讯
C、旅游通讯
D、风物通讯
单选题 我国出版事业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让读者的任何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B、让各种作品都能自由出版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强化出版物的特殊性,对社会作出更大贡蒲
单选题 中国新闻史上,最早提出报刊具有“耳目喉舌”功能的报人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王韬
D、郑观应
单选题 编辑的写作能力包括()。
A、组织作者进行创作的能力
B、与作者共同创作的能力
C、协助作者编制学术著作索引的能力
D、撰写书刊评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