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各派新闻思想并简评 比较和分析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新闻思想的异同:
历史背景:各派代表性刊物列举 一、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 1)林则徐、魏源:对报刊沟通信息的功能有了初步认识 2)王韬 目的与意义:借报立言 功能和作用:上传下达,内外通达,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 刊理论的基石 新闻自由 报纸文风:直抒胸臆 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通材,高尚 3)郑观应,日报是“通民隐” “达民情”的有力工具,还认为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 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 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办报 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制定法律保护人民言论出版自由 4)洪仁玕《资政新篇》 局限性:但是这些主张从总体上来说,是属于观念论和形而上学的,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 彩。 其最大的缺陷就是片面夸大舆论的作用和报纸的力量, 吹嘘单凭报纸舆论就能改变社会 制度,这对革命史消极的。而且把群众视为愚民,主张在“向导国民”中使用“骇”“过两级”的方法,更不足取。 二、辛亥革命时期 1、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由于改良派有较多的办报实践,一直把办报作为政治斗争的主要方式,在办报主张上,他们 比革命派进行更多理论探讨和思辨,发表论述较多,影响较大。 报刊功能: “两大天职说” 办报原则,办好报纸的4个条件健全舆论的主张,5个条件 报刊宣传方法, “浸润” 在言论自由方面,热情礼赞“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认为具有这三大自由的报刊具有无穷的力量。 在新闻业务方面,主张评论和新闻通讯,报道有明确分野。 评价: 积极性:改良派的办报主张,如“监督政府” “向导国民”“代表舆论” “制造舆论”等提法 新颖洗练, 引起报界和广大进步人士的广泛注意,这些主张具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 质,对推动当时报界反封建斗争和提高报界自身素质有一定积极意义。维新派(戊戌变法时 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同出一源。 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 新闻学说,因此,他们的办报主张不仅在实质上相同,在具体表述方面亦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革命派报人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 因而更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在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取代资产阶级改良 派的新闻思想,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主流新闻思想。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办报的目的是为了革命。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宣布自己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报纸既是革命宣传机关,也是革命组织机关。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郑贯公曾将报纸称为“笔松”)革命派报刊把揭露清政府的专制腐败,卖国虐民作为其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认为报纸应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革命派报刊特别重视政论的作用。 评价:积极性:总体上,他们重视报纸的舆论工具作用,在坚持把武装斗争放在首位的同时,作了 大量的报刊宣传工作,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些观点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办报口号,作了富有斗争精神的解释和补充。 局限性: 但是他们的办报思想始终打着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个人英雄史观的烙印, 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人民大众的力量。对于西方新闻学的吸收和理解较为肤浅,其办报思想内容较单薄。 新闻思想发展史 维新派的新闻思想:主题是有益于国家 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郑观应) 1报刊作用方面。通民情;开民智,传播新知;把报刊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并主张禁 止外人报中文报刊。 2文风、报人素质方面。主张应重内容而不拘泥于形式,认为报人应有较高的常识和操守。 3新闻自由方面。呼吁清廷改变禁止国人办报而放任外人报刊的政策。 戊戌变法时期 与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思想一脉相承,但有所深化 1作用方面。通外情,通下情,开民智,开风气,将报刊视为“民口” “民耳” 。 2报刊性质方面。已经意识到报刊的战斗作用,将办报视为民众民主权力的重要体现。 3文风、报人素质方面。历数了一些流弊,主张制定报律。
评价: 积极性: 维新派的新闻观表明, 他们对于报刊的大众传播功能和舆论的性质语境有了一定认 识,并且将报纸作为开展维新变法的工具,反映了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局限性:感性认识成分较多,缺乏依据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理论性阐述,还习惯从中国 传统入道思想中寻找依据。 辛亥革命时期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两大天职说;四条原则;健全舆论;宣传的方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革命;党派性;政治斗争;民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组稿的主要方式:①向本社(台)记者,通讯员组稿;②向社(台)外有关人员组稿;③在媒体上向受众公开约稿。
判断题 影像前后全清晰的照片是小景深照片。
判断题 新闻媒体刊登或者播发地震预报消息,必须以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地震预报为准。()
判断题 观点的自由市场: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它是从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发展而来的。这个原则的基本假设是:人是希望了解真理并愿意服从真理的,为了接近真理,惟一的方法就是保证各种不同意见能够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即形成观点的自由市场,因此应该保障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在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和碰撞中,最终能够产生出一般人所能承认的最合理的意见。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认为,报刊应该成为“观点的自由市场”。
判断题 三角形布局的优越性:①两个被摄人物各处于画面固定一侧,便于观众统一方向认识;②摄像机在三角形底边两点上转动光轴可得到三个不用角度:第一种:外反拍布局:底边顶端上的两个机位,是一种客观性拍摄角度;第二种:内反拍布局:可以利用位于底边上的两个顶端位置的机位,分别表现两个人物;第三种:平行三角形布局:位于三角形底边上的两台摄像机的视轴相互平行,即平行三角形布局;
判断题 事件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1、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事件通讯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叙事文体。叙事,是它的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事件通讯的叙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是为了说明一定的思想观点,而不是为叙事而叙事。2、叙事要清晰(1)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明了事件通讯是报道真实的事件。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叙事要清晰,首先是事件情节要交代清楚明了。如果交代得不明白,叙事丢三落四,或是该说清楚的地方,说得含含糊糊,读者看后心里尽是些问号,那么就收不到好的宣传效果了。(2)叙事线索要清晰。向读者叙述一个事件,要有一条清晰的叙事线索。由于各个事件各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和具体特点,因此先记叙什么,后记叙什么,沿着一条怎样的线索来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在动笔之前必须周密考虑好的。如果叙事线索不清,叙述颠三倒四,人们读了就会迷惑不解。一般说来,一篇事件通讯总要有一条主要的清晰的叙事线索。这样,即使事件错综复杂,曲折多变,但有线索在手,仍会排列有序,衔接有方,使读者一目了然,有个完整的印象。4、叙事要生动。首先要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写事件通讯,要注意避免记流水帐,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如果从头到尾总是一个劲儿,就会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其次要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写事件通讯,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内容丰富多彩。所以要把事件写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事件发生的境地,并像亲眼看到似的,以满足读者的要求。5、在叙事中写好人物。不论是记叙大事还是小事,事件通讯一般都要写到人,因为事与人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所以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事带人,即将事件的发展作为主线,用主线串连起与事件相关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和细节三方面刻画人物,烘托事件,以确保事件通讯见事观人。一要选好人物。要选择与事件有密切关系的,能体现事件思想意义的典型人物来写。二写人物要注意精练。要抓住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富有特征意义的事迹,作简单的描述,不能像写人物通讯那样通过一系列的材料对人物进行精雕细刻。三写人物要生动形象。事件通讯中把一些人物写活了,也就有助于把事件写活了,因此描述要具体形象。
判断题 《政治周报》:1925年创刊于广州,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筹办并担任首任主编,后由共产党员沈雁冰、张秋水继任主编该报注重用事实说话,宣扬广东革命政府领导下的各项成就,揭露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和军阀的阴谋活动,反击地对宣传,为维护统一战线,巩固广东革命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提出了“为了革命”办报的理论和方法,是体现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论著之一。
判断题 立论:也称立意,指一篇论评所形成和提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作为对所评述事物或问题提出主要看法和见解,立论是选择论据、分析事物的指导思想。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立论统率全文所有的观点和材料。“意”,指文章中统摄材料的中心思想。虽然它并不就是具体的论点,但却是诸论点的总和,并且统率诸论点,可以说是全文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