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新闻来源的三条路径是:

1、记者采访他人

2、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

3、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如何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第一,要具体。1、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2、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第二、要生动。1、越是写得“具体”就越“生动”;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让稿件“活”起来;3、新闻报道的结构与生动也有很大关系。第三,要通俗。1、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2、要学会“第二种翻译”,即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3、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判断题 组织传播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体而言,组织传播的主要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内音区协调组织中的各部门、各岗位都由一定的信息渠道相连接,每个部门和岗位同时也都执行着一定的信息处理职能,是组织传播的一个环节。这些环节通过信息的传达和反馈相互衔接,使各部门和岗位成为既各司其责,又在统一目标下协同作业的整体。(2)指挥管理组织目标和组织任务的实施需要进行指挥管理。在一个组织中,从具体任务指令的下达、实施、监督、检查、总结,到组织活动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日常管理,都体现为一定的信息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互动的机制下进行的。(3)决策应变组织是一个永远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有机体,它不断面临组织内部和外部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就是决策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建立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的基础之上的。(4)形成共识一个组织要保持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如组织目标和宗旨、组织规则、组织方针和政策等等,在组织成员中形成普遍的共识。共识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组织内的传播互动过程,必然伴随着围绕特定问题的信息传达、说明、解释、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传播活动。

判断题 在没有自动识别DX编码的相机上,也可以自动正确曝光。

判断题 试述中国广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P213中国广播事业是怎样产生的:外商——官办——民营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开始广播,是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国1923年出现第一座广播电台,在全世界各国中也属较早的。主要是娱乐节目,未经北洋政府批准而被停办,功率仅50瓦。(1)1923年,美商奥斯邦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作创办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2)1924年,美商开办开洛公司广播电台,与《申报》合作,在报馆设发音室报告新闻。这座广播电台是早期外商在上海开办的广播电台中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座。1929年止。(3)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我国历史第一个关于无限电广播的规则。规则中规定,允许民间装设收音机,还就收音机装设范围,收听内容,收音机收费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这个规则的颁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4)1926年,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广播,是我国政府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随后天津、北京、沈阳的广播电台开始播音。(5)1927年,中国最早的自办的民营广播电台上海新新广播电台创办,同年,北京商办的燕声广播电台也开始播音。初创时期的广播事业,设备简陋,规模很小,收听范围只限于广播电台所在地区附近,特别是由于收音机价格昂贵,广播听众大多是政府官员,有钱的商人以及外国人,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大规模传播,所以当时广播传媒社会影响不大。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开始在南京播音1932年建成新台,增大发射功率,75千瓦,呼号改为XGDA,成为亚洲之冠,受听范围可达东南亚,至抗战前,国民党还先后办了二十多地方广播电台,形成了一个广播网络。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后随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大陆的彻底崩溃而迁往台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3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并开播,这是我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有了无线电广播电台这一新生的广播媒介。由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广播委员会筹办。电台呼号为XMCR,播出内容主要是中共中央重要文件,党的机关报的重要社论及各类文章,国内外时事新闻,明人讲演,科学常识,革命故事,日语等,另外还有抗日歌曲、音乐吸取等文艺节目。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当时是新华社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提供同新华社的文字广播配合,向国内外传播根据地军民斗争的实况,宣传中共的各项政策与主张,加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突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把声音送到了国统区,其对日广播在瓦解敌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43年春因机器故障而暂时停播。解放战争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与收缩抗战胜利后,中共领导的解放区的人民新闻广播事业经历了一个发展、收缩、在发展的历程。人民广播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广播电调网初具规模。(1)1945年9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播送节目有时事新闻、解放区消息、时评及名人讲演等;(2)人民军队在收复关内和东北地区的一批中小城市后,在没收、利用日伪广播电台设备的基础上创建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大连广播电台相继开播;(3)解放战争时期,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为代表的人民广播电台,在宣传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立足解放区,以国统区听众为主要对象,帮助国统区听众了解中共的政策和解放区的生产建设情况,通过具体、真实的新闻报道和广播讲话来驳斥、揭穿蒋介石集团的造谣和歪曲宣传。(4)1946年6月,《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颁布,对编写稿件和节目要求,稿件处理制度等都作了比较详细具体的规定。(5)全面内战后,解放区刚刚发展起来的人民广播事业被迫收缩,不少电台停播,延安新华被迫迁址。1946年11月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继续播音。广播电台网建国期49——5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4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入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播音,6月,中共中央将原新华社的广播部扩充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廖承志任处长,领导全国广播事业。广播事业与新华社脱离,进入了独立发展的历史阶段。9月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2月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家广播电台,1950年开办对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业务,1954台湾广播业务,这时期创办了《新闻报摘》,《全国联播》两个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新闻节目。北京广播电台1950年成立,为了便于对外报道,建立专台对国外广播。用7个外国语种播音,用普通话、广州话等对海外华人播音。人民广播电台的宣传报道任务,一是发布新闻,传达政令。二是社会教育。三是文化娱乐。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建成了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4级广播电台。对广播事业,新中国采取了全部由国家经营,禁止私人经营的方针。有线广播收音网在农村建立。1952年,全国第一座利用电话线路播出的九台县广播站建成。利用电话线建广播站的方式称“九台式”二、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中广播的改革,确定了重点建设对外广播,中央台和地方台并举建设的方针。三、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7——66由于实行中央和地方并举的方针,1957年以后地方广播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新建了一批中等城市电台。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广播电视适当减少了播音时间,强调精办节目,提高宣传质量。四、文革67——77停步不前,跌入低谷(1)1967年开始,对地方人民广播电台实行军事管制,一律停止编辑播放地方自办节目,全天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2)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色节目被迫停办,对台广播节目停办,文艺节目只播样板戏。对外广播也充斥着“左”的政治说教。播音风格“播音八股”。(3)对外广播扩大:农村有线广播发展。

判断题 利用特写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可以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跳跃感。

判断题 新闻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新闻是一种信息,但信息并不等于新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1)新闻与信息的联系①它们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②它们对受众而言都具有未知性和针对性,都能提供某种新情况和新知识,满足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2)新闻与信息的区别①内涵不同。信息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一切状态,而新闻仅限于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②外延不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结果,而新闻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③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小同。新闻通过新闻媒介传向整个社会,能够调整和影响最广泛的社会公众的认识和思想,而信息传播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通过新闻传媒进行传播,都能公开面向整个社会。

判断题 直接正像相纸是不经过翻转显影冲洗,用一次显影就可获得正像的直接正像感光材料。

判断题 谈谈你对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的看法,举例说明。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是一种既有利又有弊的版面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这一方式能构对视觉构成强烈的刺激,国外有学者称之为“拳击式示现”。20世纪中后期电视的出现对报纸重视图片的运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照片提供给读者的固定形象对于那些习惯了电视图像的人们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二是照片在报纸版面上多起来、大起来,并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1982年美国诞生了一家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CUSAToday),在版面上大量采用大幅的彩色照片,而且每天出版整版的彩色天气预报示意图,以一种“快餐式”报纸的活泼新颖的形象在西方报坛独树一帜。国外的一些报纸较早地采用了这种编排方式。中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北京青年报》。该报将版面确定为浓重型,有些重要的正文和标题增加色块,配以底纹,形成黑白灰的强烈反差;新闻照片增多加大;稿件之间用黑粗直线分割,淘汰花边花纹。这些编排元素变革的结构,一改版面视觉形象,造就了“浓眉大眼”的独特风格,能够引起读者的无意注意和视觉兴奋。该报改为大报后,依旧保持了这种色调浓重的编排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令人压抑和虚张声势等负面效应。因此,对这一编排方式的使用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