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采写突发性事件通讯需注意以下问题:突发性事件是事件通讯报道的重要选题,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因其不可预知和灾难色彩,报道难度比较大,记者在采写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记者的采写大多在事发之后,不易看到事件的发生过程,只能靠事后寻访当事人和目击者,从他们的回忆中了解情况,勾勒事件的过程,然后展现给读者。即使赶到“现场”,有时只能依据“现场”的遗留物报道,记者必须尽最大可能再现事件过程。(2)突发性事件多是灾难性的,常伴有生命和财产的惨重损失,报道是去挖掘真相,追踪原因,采访调查必然牵涉到某些人的责任、名声和利益。因此,记者的采访常常受到封锁:当事人三缄其口,现场被破坏,为采访者设置重重障碍等,拿到的材料就可能过于零碎,甚至是假相。这种情况是对记者的正义感、责任心、洞察力和调查基本功的严峻考验。(3)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往往要求有较强的时效性。在事件的复杂程度和采写时效的压力下,要十分警惕“失实”的陷阱。(4)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有些记者片面追求“卖点”,在突发性灾难的报道中,渲染恐怖镜头,展示犯罪细节,易造成负面的社会效果,这也是在采访写作中应该注意的。
判断题 结合“抢盐风波”谈谣言的控制策略(1)谣言的含义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谣言的传播往往和两个条件有关系,一是问题的重要性,二是证据的暧昧性。问题越重要,证据越暧昧,谣言的传播就越厉害。(2)抢盐风波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突发9.0级大地震后,位于本州岛福岛的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出现核泄露;由于外界盛传服用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从而引发民众大量抢购、国积碘盐。舆论在线上短时间内迅速引爆激发公众的恐慌情绪,极容易引发社会动乱。谣言凶猛,广东省多个部在短时间内迅速对舆情作出了回应,行政介入与权威信息发布多种手段形成立体辟谣渠道,一场席卷全国的公共危机在小到两天的时间内迅速平息,这场政府应对舆情的示范战,被媒体称为“短命谣言”。(3)谣言的控制策略①在“抢盐风波”开始之前,正值日本核泄漏的关键时期,各种媒体争相报道与核泄漏有关的消息,这使得“防辐射”事件的新闻价值迅速提升,而各种媒体对于西方国家抢购含碘药品的报道,为“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扩散谣言,而广大民众在关注自身健康的情况下,纷纷“从众”,因此,谣言经微博、论坛、聊天工具等“自媒体”传播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盐运动”就展开了。②通常情况下,如果事件没有新闻价值,那么一般不会滋生谣言,在某种程度上,大众传媒越突出某信息——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消息,该消息越要承受更多更严重的歪曲。当事件对个人的生活有重要影响而又缺乏有关该事件的消息,或即使有也容易使人在主观上产生分歧的时候,谣言便开始流传。这种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新闻没有报道清楚,有时是得到有关该消息的相互冲突的描述,有时则因为个人对该消息的理解力的原因所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控制谣言:a.对有可能滋生谣言的新闻注重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奥尔波特认为:“谣言在缺乏新闻时滋长”,的确,在抢盐风波中,核泄漏引起民众恐慌,而媒体又在传播西方一些地区抢购含碘药品的新闻,在民众不清楚到底含碘物是否能防辐射的情况下,极易引起误解而滋生谣言,假设对于西方抢购含碘药品的报道,我国新闻媒体能及时请权威人士解读这种抢购的盲目性,对防辐射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和评论,很有可能就不会导致后来“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谣言的扩散。b.媒体快速反应,持续、反复发布准确信息如果危机不可避免,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避免流言四起和社会恐慌,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在有些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由于事件本身和公众的密切性,使得完全阻止谣言的扩散与传播不太现实,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谣言开始扩散之初,媒体快速反应,尽早抢占舆论制高点,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并且要持续、反复播报信息,使准确信息在量上压过谣言,进而使那些谣言“传播者”在信息压力之下产生趋同心理,趋同于准确、权威的信息,从而实现谣言的传播控制。c.开启开放性的对话机制,堵不如疏,采取官方与民间的渠道开放,譬如开启政务微博、官方微信等通道进行全方位沟通,把信任断层链接上。d.从长远角度看,一方面要对于网络舆情要建立起危机预警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自净功能,通过公共人物的理性呼吁和网络纠错系统来净化谣言,才能快速地、自然地将谣言控制在萌芽状态里。
判断题 简要评述《每周评论》创办过程,特点以及其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每周评论》:1918年在北京创刊,为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为适应新形势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1)背景:一战后,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年,日益关注国内外时事,对即将召开的关系国家权益的巴黎和会,以及涉及国家前途的国内南北和会的召开等问题尤为注目。这就迫切要求报刊加强时事政治的报道和评论,《新青年》月刊刊期长,又侧重思想文化斗争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2)内容:该刊和《新青年》相互配合,共同“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将思想文化斗争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1919年被北洋军阀查禁。共37期,前25期由陈独秀负责主编,李大钊为主要撰稿人,鲜明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在五四时期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先导作用。五四爆发后,对运动做了连续系统的报道,即时评论,给予支持和引导,并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精神。第26期起,由忽视接编,改变了革命的政治方向,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3)特点:1是一种时事评述性周报,把报道与评论结合起来2在报纸类型上是一种机关报3除正张外,有时抓住重大事件,增出《特别附录》一张,随报赠送
判断题 消息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由于受到篇幅等因素的制约,不如通讯文体来得自由洒脱,受到篇幅等因素的制约
判断题 中国版式:1.从版面内容组织的角度分,主要内容有:综合式、重点式、集中式①综合式版面:整个版面包含的稿件较多,虽有主次之分,但不强调稿件之间的轻重差别②重点式版面:特别强调版面的某一局部,使其成为版面上的重点③集中式版面:用整个版面或版面的绝大部分刊登有关同一主题的稿件2.从版面排列稿件的形式角度划分:规则对称式、非规则对称式、排列式、穿插式(以及穿插排列混合式)①规则对称式版面:以版面的垂直中分线为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对称②非规则对称式版面:版面不对等的对称形式。主要有两种:上线对称、对角对称③排列式:稿件的整体在版面中呈现规则的四边形,互相重叠。有两种类型:齐列式、整体错落式④穿插式:稿件的整体在版面中呈四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稿件与稿件互相穿插、咬合在一起以上几种最重要的版面形式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一块版面可同时运用几种形式。
判断题 什么是通讯情节?怎样展开(写好)通讯情节:通讯的情节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完整过程,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比较具体、生动感人,它主要是通过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的。有的通讯,具有贯串全篇的整体情节,它本身便成为通讯中总体故事展开的主线,并以此联缀数个相关的小故事或典型的细节,构成一篇既有具体的个性化的内容,又有统一整体画面的通讯。通讯典型情节的展开,具体方法如下:(1)从写作角度上说,通讯情节要写得具体完整。一个情节要有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高潮和结局这几个部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完整的印象。有一些事实很有意义,很能说明问题,但构不成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就要用细节来弥补情节的不足。(2)通讯情节的展开要注意描写与叙述、具体与概括紧密结合,才能把情节写得深刻感人。生动的形象描写要借助综合叙述来贯穿,才不会写得支离破碎;综合的叙述要有具体的形象描写来补充,才不致枯燥无味。总的说,展开“情节”,把通讯写得绘声绘形、鲜明生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会展开“情节”,记事、写人、状物不注意描写与叙述相结合,是通讯缺乏个性色彩和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情节展开的目的,不是只追求生动,主要的是表现人物的思想及精神境界,为突出主题服务。
判断题 新注册一个微信号,最好使用QQ号或手机号进行注册,可以方便迅速建立关系圈。
判断题 通稿式新闻稿件必须注明消息来源,不能署名为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