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新闻导语写作基本要领 

1、突出最新的时间。新闻姓“新”,新闻的“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时效上,就是要将发生在最“近”的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最新的时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时间点,即导语中的“何时”要素,应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二是最新,即导语所选择的那—个时间点,应尽可能是距离报道最近的时间点。

对于事件性新闻,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新闻,它的生命力往往与“昨天”或“今天”这个时间点密不可分,在导语里要突出最新的具体的时间点。对于非事件性新闻,所反映的事件发展过程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事件的本质并不是集中地表现在某个时间点上。

2、突出最新的事实。新闻事件的价值。是受众最为关心的内容。因此新闻导语中,一定要突出最有价值的内容。通俗地说,就是挑出饭碗里面的一块肉。举例说明:张家界将举办中日青少年音乐交流会。

3、用最简练的字句。导语不能写得繁杂冗长,不能出现多余的字。这样,既会埋没新闻的亮点,又会使读者失去读下去的耐心。使用最常用的动词,尽量少使用形容词。尽量少使用从句。导语里应该出现“主语—谓语—宾语”或“主语—谓语”的句式。这样的句子简练、清晰,便于阅读。尽量少出现过多的细节内容。导语决不会因为抛开一些细节,而使事实模糊。相反,通过使用简练的字句交代读者最关注的细节,导语的内容才会更具体。

4、适当运用散文手法。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导语不仅可以使新闻的开头部分更加灵活,而且还能够把读者带入现场,令人长久难忘。导语要注重细节和现场描写,使导语赋有故事化和戏剧化。在导语中使用现场的对话或直接引语,有助于实现新闻的感觉化和视觉化。恰当地使用修辞技巧,也可以给新闻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当然,新闻毕竟不是散文,过于注重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导语,有时也会埋没新闻的时效性。所以在使用这个技巧的时候应该适可而止,不要因为突出细节和现场描写而使导语丧失了传递最精彩的内容的使命。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并拟出评论标题。附材料:58岁的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女大学新生全正国,因严重的高原反应,不适应昆明生活,于近日向校方提出退学申请并办理完退学手续,计划于14日乘飞机返回天津。全正国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没能在昆明继续学习下去,非常遗憾。她说:“自己因高原反应血压升高,非常难受,于是提出退学申请,13日己办理完退学手续。自己回到天津后将参加复读学习,准备明年再参加高考。”全正国于1965年从天津市塘沽一中初中毕业,因为诸多原因,她没能够继续上学。国家放开高考的年龄限制后,她2003年重回母校塘沽一中开始学习。经过3年学习,她报名参加了2006年高考,高考成绩是388分,比天津市第三批本科录取线多3分。录取她的昆明理工大学是其报考第三批本科的第一志愿,她填报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全正国8月31日离开家乡抵达昆明,9月1日在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顺利办完注册及相关手续,成为了该校的一名大学生,她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感染了春城许多群众和校园内的广大师生,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示例如下:梦想——不抛弃,不放弃58岁去念大学似乎不可思议,但是全正国却这样做了。更让人吃惊的是,因高原反应适应不了昆明生活而只能退学时,全正国也没有放弃,她选择了重读重考。这种勇气是一些年轻人都难以匹敌的。追逐梦想要有许三多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自己的梦想只能自己去追,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去上大学是全正国儿时的梦想,结果初中毕业后因为种种原因她没能去成。一晃就是几十年,也许有些人早就把儿时的梦想当成笑话来讲了,但是全正国没有。她像许多十五六岁的孩子一样,读了三年高中,参加高考。这种做法非常脚踏实地,因为她既没有以年老为由让大学对她降低门槛。也不是自己跑到哪个大学旁听就当上了大学。反观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倒没这么踏实地对待梦想。有些人空感叹,这现实太残忍了,梦想遥遥无期,还是算了吧。还有些人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觉得自己期望的那个人实现了梦想就相当于自己实现了梦想。这些都是缺乏勇气的表现。因为实现梦想的过程和梦想成真的喜悦都只有自己能体会,梦想只能自己追。只要是美好的梦想,即使被人嘲笑,也要坚守不放。全正国高龄上大学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有些人就投来质疑的眼光:您这么大年纪了念大学还有什么用,这不是浪费国家资源吗?全正国没有理睬这些。其实晚年大有作为的人多得是,谁说年纪大就做不出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来呢?再者,老奶奶这种执着地追求梦想就已经给别人带去了精神动力,她那些年轻的同学就受到了鼓舞。以后也许会有更多的人为她所动,而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这就是功劳和意义所在。另外,如果每一个梦想的实现都是为了获得什么实际的利益,那么这梦想就未免太“不梦想”。梦想就像一颗魔法树上结出的果子,不一定每一颗都肥美好吃,但他们五彩斑斓,装点了这个世界的灿烂。

判断题 请就以下材料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评论文章。附材料:木子美在网上声名鹊起,不知道木子美的网民恐怕不多了,2003年6月19日起,木子美在“博客中国”网上开辟了一个小空间,发表私人日记。在日记中,木子美记述了与不同男性之间的性爱经历,并把日记冠名为《遗情书》,木子美由此一炮走红。10月中旬以来,《遗情书》的访问量每日增长6000次以上,成为中国点击率最高的私人网页之一。至11月11日,由于访问量过大,“博客中国”的服务器和程序已经无法承受,11月12日凌晨,著名网评人方兴东在网上发表文章:《11月11日遭遇“木子美冲击波”,访问量突破10万》,围绕木子美,网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争。示例如下:从木子美现象看公众窥私欲2003年,一个以“木子美”为笔名和网名发表性爱日记的女性网络写手迅速走红。10月中旬以来,其在网上发表的日记《遗情书》,访问量每日增长6000次以上,成为中国点击率最高的私人网页之一。木子美成为了网络中一个炙手可热的字眼。无疑,木子美的行为对人们传统的性爱观和道德底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颠覆。她的这些日记触动了公众的神经,而木子美却在一片骂声中依然故我,越走越远。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或许木子美现象的确对人们固有的道德观念与价值体系构成了强烈的冲击,但从产生的社会效应上看,木子美现象却指向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夜夜笙歌寻欢作乐的结果。事实上,就木子美现象而言,如果仅仅对《遗情书》进行道德谴责是无力的,因为木子美走红的背后,潜藏着的是公众对他人隐私窥探的恶癖。如果没有这种种强烈的窥探他人隐私的欲望,如果没有期望通过这种依靠“性”而博出位的网站的支持,如果公众对木子美现象持以‘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许木子美的《遗情书》根本不会有继续公开展示下区的动力。木子美之所以成为一种现象,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木子美现象构成了我们这个开明社会中一个奇特的人文景观,显然是很有意味的。而由于公众窥私癖导致的人气飙升,也标示着这个社会还有相当数量的人群在观念上的堕落,或者说于木子美的观念趋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应当唤起整个社会的警觉。整个社会的浮躁与虚火,会让许多方面失去立身之本。网络在追求点击率,报纸在关注可看性。当基本的规范都没有时,宽容的尺度也就没有了。

判断题 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例如,天气渐渐热起来了,物价在慢慢降低,青少年的平均体重逐步增加等。它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述。

判断题 停显液的作用是把显影液的作用停止。

判断题 新闻侵害名誉权与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的必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只要有行为就必然要造成损害,如名誉损害的发生;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行为则必须不会产生损害结果,如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失。

判断题 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和内容,构成了移动新媒体的一个有机部分。

判断题 不可见光的也可以摄影6107

判断题 光线方向中的顺光摄像机方向照明被摄对象,用来处理杂乱的场景可使画面背景显得较为干净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