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结合中国新闻实例,及拉斯韦尔和赖特的大众媒介功能学说,谈谈大众媒介的功能的理论。

(1)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大众媒介的三个功能,即“监测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和“传承社会遗产”,这是大众媒介的“三功能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检测环境:提供并告知新闻,起到瞭望哨的作用。

②联系(社会协调):对所选择的新闻事件做出解释和批评。在有分工合作的社会各组织之间进行协调和统③传承文化(社会遗产传承):继承和创新使得社会得到发展。

(2)赖特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提供娱乐”的功能,因为被称为大众媒介的“四功能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环境监测:监视环境,警戒外来威胁,满足社会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②解释与规定: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③社会化: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④提供娱乐: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占传播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

(3)大众媒介经常被喻为“社会雷达”、“哨兵”、“论坛”、“教师”等,这与它们的“功能”是相呼应的。传播的基本功能是传受信息;其次是应付环境和充实情绪;然后是具体功能,可分为了解、学习、调节(个人层次)、决策、协调、调节(组织层次),还可分为监测(新闻)、协调(宣传)、传承(教育)、调节(娱乐)(大众传播层次)。层次越高,功能划分越细,它们都源自基本功能。

(4)大众媒介的环境监测功能在现实中不少见,如2011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公布,将酒后驾车、飘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行为定为犯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这就加大了对醉驾的处罚力度,提高了犯罪成本。对关于醉驾的信息传播起到了社会规范、监督的作用。

(5)媒介的联系功能是对环境信息的选择、解释和反应。媒介不仅报道,常常会评论,并引导社会各个部门及受众反应如何应对周围发生的事件。这主要体现在媒介中的评论和宣传内容。

如媒介对偏差行为的曝光,如“小悦悦”事件,对冷漠行为的曝光是为了唤醒人们的关心和道德,还比如通过表现突出个人进行报道,如学雷锋的好人好事,媒介还可以通过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来强化社会规范,帮助各部分彼此联系,达成共识,如在重大自然灾害现场媒介的报道有助于救援的进行和社会的关注。

(6)传承社会文化遗产的功能在现实中也显而易见,就是各种大众媒介将知识、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代代相传或者告知新来者,增强社会凝聚力。媒介通过提供给每个人一个使其认同的社会从而减少个人对社会的疏离感和漂泊感。这一功能表现为知识性图书刊物的传播、传统文化的传播等等。

(7)媒介的娱乐功能在当今时代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旨在将人们从每天的压力中解脱出来,提供休闲和轻松的事件,充实自己的生活。比如,媒介向人们展示大众化的艺术,电视剧、电影、音乐会、歌剧等,普及大众艺术知识。而媒介有时会迎合和纵容受众的庸俗和低俗口味,则降低了大众的品味。如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的“限娱令”,就是为了防止娱乐跟风现象的蔓延。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作品分为“引用”和“参考”。“引用”必须注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姓名、作品出处,“参考”则不必注明。

判断题 通讯重于叙述、描写

判断题 在新闻报道的后期编辑中,对报道进行配置和组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稿件配置是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1)稿件配置有助于充分挖掘新闻信息资源,全面反映报道客体,深化主题无论稿源多么丰富,每一单篇的新闻稿件,其报道范围、报道深度相对于无限变化的客观存在来说都是极其有限的,单稿的这种缺欠在报道一些并非十分重要、十分复杂的客体时,可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因为受众并非对所有的报道客体都要知道其全部的信息。然而,如果是报道重要的事件、人物或问题,单稿的缺欠就会有很大的影响,使报道不能全面地反映客体,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这时,通过稿件的配置,就能够弥补单条稿件的这种不足。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于受众普遍关心的重要事件、人物或问题,单篇稿件很难包容全部的信息,应该采用若干稿件充分地挖掘新闻信息资源,从多种角度采写,从不同的层面上表现主题,通过稿件的配置来全面反映报道客体。(2)稿件配置有助于灵活多样地运用表现手法,加强传播效果任何媒介的某一条稿件所能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很有限的,往往只能用一种体裁来表现主题。而稿件配置特别是“稿群”的运用,能够弥补单稿在表现手法上的局限性,获得更好的报道效果。正是由于多种体裁的稿件相配合,才使报道的主题得到更加充分的表现,报道也因此更有广度和深度。(3)稿件配置有助于优化媒介的新闻产品,表现风格特色新闻产品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系统,新闻稿件是组成新闻产品的最小元素。不同的新闻媒介,这些最小的元素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方式不同,即媒介有不同的整合稿件、发展报道的策略和手段,由此便表现出有不同的版面风格、专栏特色。新闻稿件的组合与发展,对于优化新闻产品这一系统具有重大意义。事实上,在新闻编辑策划新闻产品之时,就对稿件的整合和发展有所设计,之后的新闻报道策划则进一步将这种设计细化到每一个选题的报道力一案中,再到后面,编辑运用各种编辑手法修正、补充和组织稿件,最终完成了新闻产品与新闻报道的设计目标。稿件配置,一般是根据新闻产品中各部分的定位和风格特色的规定而操作的。新闻产品的局部设计与新闻报道策划中已经包含了稿件配置方面的设计,新闻编辑小过是在编排稿件时按照方案中的设计对稿件加以配置。然而,这并不排除新闻编辑在超出原先的设计范围之外,对稿件进行临时的配置。这种临时性的稿件配置在任何新闻媒介中都是随时会发生的,可以视作是对报道方案的一种调整和补充,是编辑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这种临时性的配置对于优化媒介新闻产品、体现风格特色同样具有意义。

判断题 广播短评是指内容单一、短小精悍、运用灵活的一种评论形式,通常为一事一议,阐明一个道理或一个主要观点,篇幅在5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千字。广播短评,一般以报道某一客观事实或社会上存在的某一典型事实为立论的依据,因此确立的论点比较明确与具体,选择的论题范围与内容也相对集中。

判断题 议程设置假设与有限效果模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有限效果模式强调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限效果模式在传播研究中占据主导的理论地位。研究人员对此越来越不满意,议程设置的理论应运而生。②克拉柏在他的《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曾对有限效果模式有过非常精当的描述,“大众传播一般不能成为产生受众效果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而是处于各种相互牵制的因素和影响中,并通过这些因素和影响而起作用。”(2)议程设置转换有限效果模式的思路①在有些人看来,大众媒介一般不产生任何效果的说法似乎有点不合情理。研究者也开始反思,或许是他们在考察媒介效果时找错了地方。②多年来,传播研究的思路一直是在寻找态度的改变,而绝大多数研究结果告诉人们,人众媒介在态度改变方面效果极小。大众媒介影响的可能不是人们的态度,而是人们的感知,即人们的世界观。(3)认知心理学促进有限效果模式向议程设置演进同一时期,发生在心理学界的一个变革,对传播研究者改变思路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①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异军突起,获得与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相匹敌的地位。行为主义强调强化、奖赏与惩罚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人们行为的制约作用,它甚至试图用这些概念解释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与此相反,认知心理学则把人视做主动的知识探索者,他们在世界中的言行正是基于这些知识。②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被视作“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被控制或受操纵的对象。认知心理学非常关注世界的再现,即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对世界的印象,以及这些印象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通过考察人们赋予哪些特定议题显著性或重要性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显著性,议程设置假说跟认知心理学一拍即合。

判断题 通讯按内容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

判断题 为什么出版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口号?弥尔顿和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作出了什么贡献。(1)出版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口号。①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这自由则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出版自由不仅仅是报刊的专利,它决定着人们的信仰、思想自由,信息交流的自由,人身自由。出版自由从根本上挖掉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石。由此,从16世纪到18世纪,出版自由成为各阶级尤其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焦点之一,出版自由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自己政权的核心口号和目标。②出版自由口号的伟大在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们为了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巨大的抗争。第一时期(16世纪到17世纪),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1450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版印刷机。当时正值文艺复兴运动遍及欧洲,这两者地结合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思想大地震。由于印刷机的出现,因而产生了“危险思想”的传播远远超过这种思想创始人的直接影响这一前景,于是问题尖锐了。技术的进步威胁到封建王朝,本能的恐惧使各国王朝先后颁布种种法令,严厉压制出版。这些禁令都不约而同地集中于新兴技术即印刷术上。所以,这场斗争是新思想与旧思想之战,是封建禁锢与出版自由之战,也是王权与新技术之战。第一时期(17世纪到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先有后,但在此时期,敌对双方的宣传需要以及市民对了解错综复杂局面的需要,使得报刊活跃一时,从而大大推动了报刊的发展。第三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在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小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真正实现在欧美各国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在17,18,19世纪,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有过封建王朝的复辟,有过资产阶级政权对封建阶级的妥协,有过独裁统治,欧美各国政府都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各种手段来扼制出版自由。各国政府先后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取代报刊事先检查制,各国政府先后制定煽动法、诽谤法扼制出版物;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③列宁在综览近代世界史时曾精辟指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到19世纪,在全世界成了伟大的口号。为什么呢?因为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即反映资产阶级对僧侣、国王、封建主和地主的斗争。”时至今口,出版自由(新闻自由)仍是一个伟大的口号,它是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各国公民的基本权利。④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是现代化国家的两大基本标志。新闻自由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的自由流动。这是确保公民的知晓权,进而参与国家、地区公共事务的前提,也是国家政权、企业、家庭(个人)对外界变动及时做出决策的前提条件。(2)弥尔顿和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贡献101643年6月,英国国会恢复了出版特许制度,并成立出版检查委员会。1644年8月,弥尔顿未经当局审查便出版了关于离婚问题的小册子,受到议会的强烈谴责,并被传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11月,他出版了自己的演讲词,即《论出版自由》。在这本小册子中,弥尔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在实质上也等于第一次提出了新闻自由的口号。弥尔顿认为:”书籍不是死的东西,而是蕴含生命的,和作者一样活跃。如果政府进行严格的书报检查,就会扼杀人们的思想,书报的检查是一场大屠杀。”他坚决反对书报审查制度,主张人们有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的权利。他的出版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认识理性的动物,能够区别真伪与善恶;真理和谬误进行交战时,最终胜利的将是真理;政府没有必要进行干涉,而且这种干涉不能达到消除谬误、认识真理的目的。②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是与弥尔顿一脉相承的,并且他在弥尔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新闻自由思想发展到了更高的层次。他不但完善了弥尔顿的新闻思想,还将其付诸实践,从理论和法律两方面确立的新闻自由原则。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包括天赋新闻自由思想、“第四权力”观和新闻事业的教育功能。新闻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是天赋的不可转让和剥夺的权利,也是个人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认为新闻自由是保护民主和限权政府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自由和自由政府实际上是同荣辱、共存亡的关系。即认为新闻自由是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他认为出版事业对人类文明至关重要,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有赖于出版事业的发展,新闻出版自由是文明传播的先决条件,没有新闻出版自由,人类文明势必被愚昧所湮没。杰斐逊对新闻自由思想的实践体现在,促使《权利法案》写入宪法。1791年12月,《权利法案》以十条修正案的形式写入宪法,其中第一条修正案就包括关于宪法对言论和出版自由的保护。宪法第一修正案是美国新闻自由的基石。杰斐逊促成了美国新闻自由思想法治化的第一步,从宪法修正案的高度使其新闻思想法治化。此外他还废除了《惩治煽动叛乱法》,维护了新闻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

判断题 新闻记者失德的最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