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制作时应注意事项:
1、标题做成实题,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避免因修改标题违背文章原意;标题内容避免空洞、言之无物。
2、注意将文章中兴奋点提炼出来,应该做到不少于一个兴奋点(兴奋点:即重要的新闻人物,离奇的新闻事件,重大或者是新奇的事件本身等)。
3、标题制作中尽量避免“万能标题”。
4、尽量使用单句式标题,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主体+行为+客体”;标题中尽可能避免“的”字结构、“是”字结构,“和”字结构等静态句式出现;控制双句式标题、倒装句标题和被动语态标题的数量。
5、制作标题应避免冗长乏味。标题应该简洁平实而富有文采,读起来朗朗上口,耐人寻味,具有感染力。
6、标题要做到平实中见文采,一定要选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尽量避免生涩字、词、句,力求口语化,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7、新闻标题中尽可能地省略标点符号,以保持页面的清新,避免给人主观感情色彩,防止产生歧义;除表达反讽的含义外,尽可能不使用引号;电影、书籍可用书名号。
8、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避免使用“一”、“某”等含混表述。
9、用词应当客观,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 “惊爆”、“竟然”、“竟”、“胆敢”等。
10、标题制作切忌文题不符、弄虚作假、语言低俗。
“读文看题,买针看鼻”。大众化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前提条件,趣味性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内在要求,感染力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客观要求,形式美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必然要求。平实中见文采是新闻标题制作的最高境界。突破新闻标题的固有模式,探索新方法,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的不懈追求。著名学者邓拓说过:“谁要是给我想出一个好标题,我给他磕三个响头!”。在这里,我衷心祝愿大家在以后的新闻写作中能有一个好的标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大公报》的“四不”方针是指《大公报》“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1926年,由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在天津创刊。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仁之志趣》一文,提出了“四不”方针:(1)“不党”,指“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2)“不卖”,指“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3)“不私”,指“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4)“不盲”,指不“随声附和”夕、不“评低激烈,昧于事实”,以此形成它的特色。“四不”方针体现该报追求的新闻客观、经济独立、言论公允、服务公众的报业精神。
判断题 照射角度指光源传播方向与地平线所成的高低角度。
判断题 消息的演变:《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为第一份中文报刊,其新闻表达方式以模仿中国古典文学表达之一的散文式文章为主。随着商业报刊《申报》、《新闻报》等新型报纸的创办,新闻写作模式有所突破。1881年,天津-上海的有线电报线路使用,新闻专电出现,议论和新闻逐渐分离,消息开始成熟。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商报》、《新闻报》、北京《晨报》开始使用新闻导语。20世纪30年代,出现综合消息,到40年代,成为消息写作的主要形式。
判断题 结合实例分析通讯的叙述表达方法:通讯中报道的事实(人物、事件等),一般都用叙述的方法向读者介绍。叙述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在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反映人物的行动、思想以及反映事物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叙述的方法比较能够做到简要明确。叙述的方法可具体分为下列四种:(1)从头至尾或由浅入深的叙述方法就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前后经过以及人们思维发展的顺序,从头至尾、由浅入深地介绍事实,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多姿、跌宕变化,老老实实地一路写来,把一件事情讲得清清楚楚。这种叙述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一目了然。但顺叙并不等于报流水账。通讯的叙述多数用顺叙手法来写,根据内容的不同,照样可以写出多彩多姿的作品来。有的欢快热烈,如《深圳特区报》1997年7月2日反映香港回归祖国的《欢腾的维港之夜》;有的气势奔放,如反映邓小平南巡重要活动和讲话的名篇《东方风来满眼春》等。近几年来,按照作者思维的逻辑和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把一些材料组织在一起的写作方法被较多的作者所采用。这些作品,往往既能告之以事,又能服之以理,也能动之以情。通讯写作中的顺叙,虽有线索清楚、条理分明的优点,但如果只用顺叙一种方法,特别是用得不好时,确实容易给人平铺直叙的感觉。所以,还要灵活运用其他叙述方法。(2)头足倒置或中心开花的叙述方法作者为了有意识地突出事情的结果,或突出精彩的情节、场面,常常打破从头至尾的叙述方法,采取“头足倒置”或“中心开花”的叙述方法,一开头就抓住人。这种写法别开生面,有一种倒悬、紧张之感,产生一种悬念,吸引人们追本溯源,了解事情的全貌。这种叙述力一法可以避免“流水账”夕,能引人入胜。有时,看完全文才恍然大悟,宣传效果比较好。但倒叙之后,在原原本本交代事情经过时,还得用较多篇幅来顺叙,光靠倒叙是不能把事情交代清楚的。在倒叙转为顺叙时,要过渡得自然,不要跳来跳去,使人看不清楚,影响传播效果。如2003年2月12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的通讯《小人质异国逃生记》,文章开头采用倒叙的方式,从火车进站的描写突出了回家的迫切与欣喜。下文,作者用“他被赌徒父亲押作人质”、“屡受挫折仍不灰心”、“靠智慧勇气虎口脱险”3个小标题,把一个离奇的、生动曲折的故事,讲得惊、险、喜、怒百味俱来,颇有吸引力和可读性。通讯中运用倒叙的方法,还要防止千篇一律。许多通讯的开头往往就是一个场面描写,或一个精彩的动作,或一个鼓舞人心的成就,然后再从头讲起,用得太多了,也使读者感到乏味。倒叙的方法也要有变化,有的通讯,把倒叙和人物的思想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就很吸引人。(3)中断过程穿插材料的叙述方法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表现主题、刻画人物、说明事实的需要,穿插一些个别的场面、背景、人物、事件和有关资料,然后再继续叙述下去。有了穿插,事件和人物就会明晰和丰满,文章就扎实,有厚度,不至于单调、干瘪。作者旁征博引的议论和联系实际材料的抒情也可以作为插叙的内容。运用插叙,要注意做到少而精,不跑题,不枝节横生。(4)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叙述方法有许多事情光靠原原本本的叙述,还不能充分说明问题,或者还不易为人们理解和激起人们的感情,于是,就一边叙述,一边作些必要的说明、分析和评论,使事理躁合在一起,帮助读者理解和接受。如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上海的辉煌祖国的辉煌》就是理性思辨和激越高歌相结合的好文章,它把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APEC会议的成就、原因、影响等许多重大问题,在夹叙夹议、边述边评之中讲清讲透了,具有一种启迪思想、催人奋进的力量。如何夹叙夹议,是大有讲究的,“夹”得好,给人以质朴自然、天衣无缝的感觉;“夹”得不好则给人以生拼硬凑、矫揉造作的印象。夹叙夹议不等于“概念加例子’夕,它在工作通讯或政论通讯中用得最多,一般的通讯不宜用得太多。通讯中的夹叙夹议,要求作者对事物有真知灼见,在叙述时,明确地、尖锐地提出自己的目的或结论,切忌模棱两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另外,要有鲜明的爱憎感情,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或柔中寓刚,有露有藏。总之,要有说服力和鼓动力,有思想性和启发性。作者只有对事物想得透,理解深,才会在运笔作文时挥洒自如。
判断题 光的强度:指光线的相对强弱情况。它随着光源的输出及到光源的距离变化而变化。
判断题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解释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判断题 媒介生态:媒介生态是指某一特定时代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最早是由加拿大媒介理论家和哲学家马歇尔凌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媒介生态包含诸多因素,主要是一定时代的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形态和媒介本身的属性、话语立场、人文精神以及受众方面的教育水平、文化境界、身份背景等。完整的媒介生态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因素,即媒介因素(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出版、音乐制作等)和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自然资源、技术等)。
判断题 编辑:编辑是贯穿于大众传播活动中的决策,组织加工第一系列专业工作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