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的有机运动”是马克思提出的关于报刊报道新闻的过程理论,它被通俗地解释为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多时候,在事件发生初期,由于报道的不深入,没有充分的消息源,新闻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受众的判断也建立在这种片面的事实上。这正是新闻传播的一种特性,无论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记者,还是现在活跃在各种社交平台的“公民记者”,都没有能力以“上帝视角”观察事件。而且,新闻报道不是给出最终结论的判决,而是对一个阶段所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描述。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
相关试题
单选题 以下四个音中,哪个是塞音()
A、z
B、i
C、g
D、j
单选题 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单选题 某图书有10个印张,双色套印,共印10000册,印刷工价应按()对开千印计付。
A、50
B、100
C、200
D、400
单选题 以下对于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跃进时期媒体放卫星主要在于体制性失实
B、媒体造假事件出现缘于媒体追求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动机
C、采编环节的不畅通也有可能会导致新闻失实
D、新闻失实的出现与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关系并不大
单选题 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以“梁效”名义写的《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的文章,最早发表在()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解放军报》
D、《红旗》杂志
单选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舆论监督实质是()
A、媒介的监督
B、政府的监督
C、人民的监督
D、社会的监督
单选题 运动路径上的点越疏,表示图层运动()
A、越快
B、越慢
C、由快到慢
D、由慢到快
单选题 关于校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校对工作具有“校异同”和“校是非”两大功能
B、校异同的唯一依据是原稿
C、校是非是指判断原稿中的是非
D、校异同又称“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