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是指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一个符号包括“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即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或符号具和符号义),符号学中称之为“能指”和“所指”。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力一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的特性包括:①指代性。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②社会共有性。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③发展性。人们小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符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又分为有声语言符号(口语)和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而非语言符号又分为动态、静态的视觉型语言符号和包括类语言及其他声音符号的听觉型非语言符号。
相关试题
判断题 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判断题 摄像机拍摄的心理角度可分为主观角度、客观角度。
判断题 “五四”时期的新闻写作有哪些变化和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历史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新闻写作业务空前发展,在体裁上,诞生了现代杂文、通讯和报告文学;在文字上,摒弃了传统的文言文,开创了白话文和标点符号;在题材上更是丰富多彩。这一时期的变化发展包括以下方面:(1)新闻日受重视,导语初步运用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一方面,由于内忧外患,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激增,要求报道新闻更多、更快;另一方面也由于电报的使用,因其价格昂贵,迫使记者不得不采写短新闻。从这以后,新闻体裁日趋增多,消息写作日趋成熟。新闻导语的初步运用,是这个时期新闻写作业务发展的又一大亮点。(2)述评的涌现“五四”时期,新闻述评大量涌现。新闻述评就是将“述”与“评”相结合的、夹述夹议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与问题的新闻文体“五四”运动时期,相继出版的《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星期评论》、《钱江评论》、《妇女评论》、《武汉星期评论》等多批报刊,才均以“述评”为主要新闻体裁。(3)报告文学的萌芽“五四”运动时期,读者对新闻的需求增强了,视野也开阔了,他们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要求知道更详细、更具体的新闻内涵。因此,运用文艺表现手法迅速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性文体,便顺乎自然地问世了。(4)白话文与标点符号的运用戊戌维新时期,伴随着思想启蒙运劢,形成了对文言文的第一次冲击,一批白话报刊纷纷问世,但是,占统治地位的依然是文言文,彻底改变这一局面的,则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首先大力倡导者当属胡适,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极力推崇白话文学。这场运动得到了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许多进步人士的积极支持和响应。
判断题 “新闻自由”思想的发源地是(法国。)
判断题 通讯对选材的要求比较高,其特点如下:(1)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选材的典型性的直接含义,即材料的代表性。“代表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有特别之处;二是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不是社会中的个别现象、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典型事实小一定都是大的事实,有时,很小的事实也具有典型性,也会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在采集通讯素材的过程中,很多人遇到的难点是典型事例的“稀缺”。有时事例不少,但都不突出,缺乏特色;有时事实很特别但又缺乏普遍性;或者事实精彩但又与主题无关。当然,事实材料是否典型还受主题的制约,在某些主题评价标准的衡量下毫无意义的事实,在另一种评价标准的衡量下却价值倍增。(2)要围绕主题选材在确立通讯主题之后,记者就围绕着主题,寻找能够表现主题的事实材料。因此,选择通讯素材,说到底是一种思维的结果,是记者用新闻价值标准过滤事实材料的结果。通讯对素材提出这个要求表面上是个约定俗成的写作要求,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通讯要适应读者阅读时的思维状态。因为人的思维的一大弱点就是怕乱。如果通讯中的典型事例东一个西一个,使人的注意力在内视屏幕上大跨度地多次移动,造成注意力振荡,导致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读者看不明白,只好放弃阅读。一些初学者所写的通讯常常出现“两个黄鹏鸣翠柳——不知所云”和“一行白鹭上青天——越飞离题越远”的情况,正是因为所选材料与主题结合不紧或发生矛盾所致。(3)选材忌重复说明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例如写一个以吃苦耐劳著称的先进人物,大可不必连续几个事例都写大致相同内容、相同情节的事例。
判断题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涵义及其特点(一)新闻线索的涵义新闻线索是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断性的简要信息。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二)新闻线索的特点1、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新闻五要素俱全。2、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地,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新闻线索才可能比较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4、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5、新闻线索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证实。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1.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的动机。2.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三、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一)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二)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播工(三)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决策,尤其是与广大群众关系密切的重大决策,立法机构颁行的各种法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重要讲话;各级党政部门举行的会议,尤其是记者招待会;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计数据、总结和调研材料等等。(四)企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经营状况、改革进程和经营策略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五)重大文体活动(六)社会网络采访对象、通讯员、各行各业的朋友(七)日常的平凡生活成为生活的积极参与者,在体验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群众来信通常能起到提供新闻线索的作用。
判断题 今日头条与百度百家是自媒体的崛起的标志
判断题 简析版面编排的几种方式一、重点式编排运用强化手段突出重点稿件。强化手段有:标题字和面积加大,标题字黑底反白,正文字放大或用异体字,正文排长栏,题文加框,粗线勾勒,照片压题,图文组合等。二、集中式编排用整版或半版左右篇幅报道同一类内容。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营造声势,引起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与互补性,避免重复与单调。三、对比式编排将报道内容对立的稿件组合在一起。有利于主题的强化和深化。四、对称式编排讲究版面元素的工整对称,整体感和稳定感较强,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多用于内容互有联系且篇幅不长的报道。五、交叉式编排要注意稿件之间的穿插、咬合。是为了保证印刷质量,美化版面的需要。六、模块式编排又称“现代版式”。模块就是一个方块,是一个单位。模块式编排的题文组合均成四边形,不忌碰题,讲究块状错落。优点是版面简洁,整齐,清晰易读,便于读者快速的获取消息,而且易于设计、排版和抽调稿样,十分适合电子排版。七、冲击式编排“拳击式示现”,对视觉构成强刺激。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