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通讯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和消息一样,通讯也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报道文体。通讯所报道的内容都是真人真事,“真实存在”、“真人真事”是通讯立身的根本。通讯既然属于新闻报道文体,就必须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第一要真实;第二有时效性;第三,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1)通讯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
与消息一样,真实性对通讯的限定是同样严格的。凡通讯中报道的人和事,包括细节、情感、心理活动等,无一例外地受着真实性的制约。每一个细节材料、描述心理活动的素材都必须来自实地的采集和访问,不允许记者做一点虚构。
生动的素材,包括现场画面、当事人的语言都会转瞬即逝,它们的获取只有两种可能性:
①记者要判断或追随新闻的“生长点”,力争当场捕捉。
②记者在事后通过对知情人、目击者的访问,凭借他们的回忆和再现表述来获取这些素材。“笔下生花”、“创作细节”违背真实性原则。
(2)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
时效性是对新闻作品的基本要求。尽管通讯篇幅长、内容详细、完整,采写需要的周期长,但因其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处于“现在时”的新闻人物。因此必须讲究时效性,有的甚至相当严格,例如报道体育赛事的通讯作品,常常与相关的消息同时播发。
(3)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
检验一篇通讯能否成立,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传播对受众有用的信息。无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通讯的内容必须具有一个新闻价值的“内核”,必须为受众所关心,写人物要能够打动人,写事件要能启发人。如果这个人或这件事的新闻价值,即“新闻眼”找不出来,最好还是不要动笔写。因为,偌大的篇幅,偌大的采写工作量,必须找到他存在的依据——传达为受众所关心的新事实、新观念、新信息,否则,写出来难免“吃力不讨好”。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开张——报纸面积的大小,通常以整张印刷纸截开的若干等份的数目作为标准来标明报纸面积大小。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判断题 用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拍摄会使色彩偏(红),偏(黄)产生(暖调)效果。
判断题 财经评论:财经评论是有关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最新事实和情况的有关评论。财经评论的概念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登场,因而从一开始就十分敏感于市场变迁。它着眼于市场经济中各种主体的行为以及他们彼此的关系和博弈,重视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剖析和趋势判断,力图为受众展示方方面面的联系。通过发表评论,促使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判断题 伯奈斯公共关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凡宣传皆好事”。
判断题 新媒体的基本特点:(1)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以手机为代表的新的媒介终端。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新媒体的特点①即时。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比如,汉川地震时,在地震发生仅仅4分钟后,就有来自云南的新浪博友“说来话长”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地震的博文—“地震了!”。②海量。新媒体通过技术使得空间无限扩大,信息内容涵盖丰富和多样化,海量信息得以呈现和储存。面对海量信息,搜索引擎、云方式等针对海量信息管理的各种应用,先后被开发出来。③互动。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Web2.0的到来,使在受众反馈与传、受互动问题得到解决。借助数字化技术,传、受双方不再固定,而是可以随时进行角色置换。在网上,人们不再是大众传媒的信宿,他们既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来阅读、收听、收看,也可以自主创造、编辑、发布信息,还可以和其他人讨论互动。传统的权威被颠覆,每一个终端都有望成为中心。受众的需求—互动和个性—已不再是技术进步的牺牲品,而是技术进步的原动力。④个人化。网络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资源的共享。共享需要一个平台,即电脑必须相连,并保持开放。网络的兼容性和多样性使得网络成为一个没有中心的世界,因为没有中心,它自然是一个分权的社会。⑤融合。新媒体拥有几乎所有的传播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性,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报道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它还综合了传统三大媒体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同时传播。以往基于媒体特性,将受众分割成读者、听众、观众等三大群体的界限被打破了,人们有了“用户”这样一个统一的身份,从而实现了对上述三种身份的融合。
判断题 135相机的焦距是20MM的镜头是()镜头。
判断题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