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埃德加斯诺与《西行漫记》: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作家,1936年第一位进入陕北采访的外国记者,1937年他所写的《西行漫记》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第一次真实的报道了陕甘宁地区的实际情况与中共领导人的政治主张,在国内引起强烈的震动。他曾报道淞沪抗战,写作《远东前线》一书,记述了日本侵华经过,歌颂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他曾担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同时兼任英美多家报纸的记者和撰稿人。他曾向国外详细报道皖南事变的真相,被国民党政府取消在华记者特权,新中国成立后两次重访中国,著有《大河彼岸》,《中国巨变》等作品。为促进中美人民的友谊倾注了心血。

《西行漫记》:美国记者斯诺撰写的新闻报道通讯,该书写于1937年,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统区发行,改名为《西行漫记》。供不应求,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成为畅销的世界名著。大批进步青年在该书的影响下踏上奔赴延安的征途。这本书内容丰富,文笔优美,配有大量照片,被誉为报告文学的典范。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利用特写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可以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跳跃感。

判断题 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左翼记联”)1932:1932年成立于上海,是在中国新闻学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的,简称“左翼记联”。联盟在国内及海外南洋等地发展盟员,并在上海法租界创办目标新闻社,向国内外报刊供稿,报道的主要内容为抗日活动。联盟还通过上海的通讯社发布有关中共抗日主张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1934年,出版小型报纸《华报》又出版刊物《集纳批判》。1935年,创办中华新闻社,公开发稿。1936年,为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而宣告结束。“记联”在国统区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宣传了中共的抗日主张。

判断题 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①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通常非事件性新闻的背景交代要比事件性新闻的多一些。②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着重看主要读者对象,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③服从新闻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引旧意在显新”是交代新闻背景的根本宗旨。④要省而精,简明扼要。应当尽力选择和使用典型的、“多功能的”背景材料。⑤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背景应当随着表达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需要而灵活安排。

判断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权力属于中国共产党。

判断题 校对人员应具备的三个意识1.责任意识。首先校报是党刊,是校园文化构成的一部分,其次校报是学校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很多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在关注校报的发展。所以首先要对校报的读者负责。更重要的是要对记者团负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错误没什么,接二连三的错误会让我们在鹿园渐行渐远。2.质量意识,即精品意识。无论在采稿,版面设计,还是校对,都要把质量当成校报发展的生命线。肚子里有货,才敢大声说话,大胆做事,不出事,做好事。3.竞争意识。我们也存在竞争。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和我们自己去竞争,和现在的自己,也和前辈们的成绩。其次,和全国其他高校的校报竞争,用来交流的我们彼此的校报不是为了证明彼此的存在,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校报去对待别人的校报,取其善者食之,其不善者避之。如果我们不用心去看别人的报纸,那你就会觉得我们的世界和风景就是眼前的这些,而且只有这些。

判断题 虚题:即表意形象感不强,虚化、抽象的标题。它以说理为主,揭示新闻的本质,阐明其意义,讲清道理、原则和愿望等。

判断题 著作权中的广播权,就是指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的权利。()

判断题 双镜头反光相机用的是120胶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