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媒介是以受众为中心进行运作的:这种说法不够全面。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从传者中心转向受众中心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媒介都是以受众为中心运作的。
传者为中心和受者为中心,代表了两种经济体制下的媒介运作方式。计划经济体制下,媒介以传者为中心进行运作;市场经济体制下,媒介则以受者为中心进行运作。随着体制的转轨,从传者为中心向受者为中心的转化实属必然。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球的媒体是以传者为中心而设立的,就是“我写你看,我播你听(看)”这样一种模式。中国传媒业情况更是如此,当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处于短缺经济年代,传媒业也“按计划、有比例”来设计,一个省一家日报、一家电台、一家电视台,即“一报两台”。一名普通群众能看到报纸、能听到广播、能看到电视已是相当奢侈了,没有任何选择,也不可能有什么挑选。
在西方,受众调查也会做,但也仅仅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在西方各国,在商界包括传媒业的经销,盛行的是“4P”理论,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四个要素:产品—注重开发产品功能;价格—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渠道—企业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培育经销商和建立销售网络,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分销商进行;促销—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行为(如让利、买一送一等)促使消费增长。这种传统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点就是制造商控制整个流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创办的媒体不断出现。新办媒体为避开老牌媒体的锋芒,开始寻找特定受众,即媒体不是面向社会全体,而面向其中特定一部分,这就是分众。分众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年龄、职业、性别、收入、区域等),而这恰恰迎合了某些商品销售商的需要,这种分众广告更有针对性,而且价格便宜。随着新办媒体大量涌现,媒体竞争越发激烈。分众化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意味着:传播开始从传者为中心向受者为中心转移。
1990年,美国的营销专家劳特鹏提出营销的4C理论,即需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成本(cost)、方便(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消费者需求—企业应生产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而非自己能制造的产品;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企业家要研究消费者的收入状况、消费习惯和同类产品的市场价,而非品牌策略;为消费者所提供的方便—销售的过程在于如何使消费者快速便捷地买到该产品,由此产生送货上门、电话订货、电视购物等新的销售行为;与消费者的沟通—消费者不只是单纯的受众,本身也是新的传播者,必须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以谋求与消费者建立长久不散的关系。
通过4C理论可以看到,企业整个营销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营销策略,当然也决定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理论就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主张依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确立统一的传播目标,并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作用,以达到整体传播效果。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媒体高度重视自身品牌建立,高度重视媒体自身的定位,高度重视受众调查以及与受众的互动,追随受众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内容俗套是新闻评论写作的大忌之一。请你结合实例对俗套的具体表现做一阐述。俗套主要是指表现形式上的格式化、文风上的八股化,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看了令人生厌,读了令人乏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开头结尾雷同有些人写评论,不管内容是否需要,开头常常来一段“全面概述”,不是大讲成绩如何如何可观,就是肯定形势怎样怎样大好,然后笔锋一转,再摆出一个什么倾向,或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似乎不加上这个“帽”,就会有“否定主要成绩”、“抹煞大好形势”之嫌。至于有些媒体固定评论栏目中的文章,不管篇幅长短,形式上都套用“三段论”的格式,甚而不是从某一件事谈起,就是由某一典故生发,二者非此即彼,要不休登“大雅之堂”。难怪有些读者打趣地说“看了评论文章的开头,大抵就知道是哪家报纸的了。”结尾也同样有一套“程式”,不是为什么什么而奋斗、而努力之类,就是一定要如何如何,必须要怎样怎样。好像不这样“发号施令”一番,文章就不能收尾。这种“戴帽”、“穿靴”式的开头和结尾,不仅拉长了篇幅,浪费了读者的时间,而且长此以往,对读者精神上也是一种折磨。(2)板着面孔说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是一种特殊文化产品,在某种意义上看,新闻工作者与受众是一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因此必须尊重受众,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受众,在新闻评论中,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但有些人写评论,不是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他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摆出一副做文章的架势,操着一种教训人的口吻、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主观武断、以势压人,其实手里并无动人的货色,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老腔老调,既无内容,又不讲逻辑,有时“帽子”和“棍子”却凶得很。(3)大话套话连篇有些新闻评论,犹如“高山上吹喇叭一一调头高”,说的都是不着边际的大话、假话、空话和套话。由于作者长期坐办公室,从书本里、文件上“讨生活”,因而只能空发议论,不能切中时弊,针贬要害。由于未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情况不明,不敢面对现实和言人所不敢言及所未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缺乏现实针对性,缺乏新意,结果只好人云亦云、无的放矢、四平八稳,即使到紧要处,也只是不紧不慢、不痛不痒地挠几下,给人“隔靴搔痒”之感。除此之外,诸如文字生硬呆板、结构沉闷单调等写作上的问题,也属于应该解决之列。
判断题 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11
判断题 消息写作的要求一是迅速及时;二要短小精悍;三要生动活泼、有风趣;四要有文采。
判断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500字以内的消息,并要求配150字左右的编者按。附材料:李官奇:从大豆里抽丝的人古都安阳,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如果说“人工天河”红旗渠曾被国际友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安阳争了光的话,那么,由滑县农民李官奇发明的“大豆蛋白质改性纤维”则被国际纺织界称为继涤纶、锦纶、氨纶、睛纶、丙纶、粘胶、维纶之后的全球“第八大人造纤维’夕,实现了世界化纤史上中国原创技术零的突破,再次为安阳添了彩。猴年,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带来了喜庆。1月15日,正值隆冬,北京京西宾馆却春意盎然。来自河南滑县的农民发明家李官奇站在第8届中国专利金奖颁奖大会领奖台上,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雨祥手中接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奖牌和证书,这是自该奖设立以来我国唯一的非职务发明专利金奖。宝剑锋从磨砺出。李官奇58年前出生在滑县老店乡桑寨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曾担任过生产队队长,1977年,他毅然辞去了这一头衔,弃农从工,决心闯一条致富新路。他先是办起了面粉油脂机械制造厂。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李官奇如鱼得水,一度成了滑县粮食机械和油脂浸出设各制造行业的佼佼者。早在办厂期间,李官奇就像个“奇人”,喜爱钻研。菜籽粕中含有毒的芥子试,李官奇潜心努力,并拜师于山西师范大学化学系的教授,与他们合作研制出一种新的菜籽粕脱毒工艺和设备,获得了全国第四届发明展览会银奖。“牛刀初试”的成功,使得这个“奇人”从此迷上了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天真地做起了要当中国“爱迪生”的美梦。19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植物蛋白质可以纺丝的信息,使他如获至宝,引发了他的极大兴趣。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它搞成功,争做敢吃“大豆”螃蟹第一人。古人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一个只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农民,要研究高分了化学、生物化学、无机化学、试剂化学……,无疑于天方夜谭。面壁十年图破壁。从此,李官奇开始了他长达10余年的潜心研究,决心八大人造纤维”。从大豆中提取的蛋白质纤维,不仅具有光泽好等特点,还具有羊绒般柔软的手感,被称为“人造羊绒”。这项发明改写了世界人造纤维史上中国原创技术为零的纪录。(二)编者按李官奇,一个只有中等文化程度的普通农民,研究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无机化学、试剂化学……在旁人看来近乎天方夜谭的事却被李官奇实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长达10余年的潜心研究,让他在这大豆王国里点“豆”成金,以超人的毅力成功地研制出了被国际纺织界称为全球“第八大人造纤维”的大豆功能纤维。
判断题 电视场面转换的方法有技巧转换和无技巧转换两种,无技巧转场方式只有通过线性编辑才能实现,非线性编辑只能做技巧性转场。()
判断题 景深是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响的最近点与最远点的距离。
判断题 在我国,优秀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品质?(1)广播电视节目的含义。广播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广播电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结构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2)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品质①舆论导向正确,符合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力一针,富有时代特色;广播电视媒体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而且传播迅速及时,深受群众欢迎,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新闻媒介能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真理之声、正义之声,能不能正确传达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舆论,化解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不要舆论监督,而是要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和质量。正确的舆论监督,就是新闻媒介审时度势,采用恰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将某些社会矛盾、问题、现象揭示出来。②题材重要,主题鲜明,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在新闻价值中,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人们天生就对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感兴趣。抓好一个重大选题,要从多侧面、多角度选材,要多工种、多环节配合,使其具有相应的表现手段,具有深刻的内容,产生深远的影响。③内容真实,细节准确,现象与本质相统一;这是新闻真实性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中的事实小仅要准确,而且要全面客观,要符合事物的总体面貌。④信息含量丰富,内涵深刻,能给人以较多的思考和启迪。新闻作品应当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这是受众的普遍要求。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有才能的记者往往能比其他记者采集到有关这个事件的多种信息。例如,报道国际贸易谈判,有的记者只报道当事双方何时何地举行了有关某项争端的谈判的信息,而有的记者却不限于此,还提供了争议焦点,哪些问题取得进展或达成协议,哪些问题还在讨价还价的信息等。⑤作品应有较强的时效性,并且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时效性是指从事件发生到新闻发布之间的时间差。时宜性是指新闻报道在考虑时效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其发布的时机,即选择所发布的新闻对社会能产生最佳效果时报道。对于可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和能作出快速反应的突发事件,只要符合全局利益,就要抢发快发。当时效性与真实性或时宜性相矛盾时,则应舍时效而取真实或时宜。⑥作品应富于创新意识,体现媒体特色。创新意识在新闻作品中表现在创意新、角度新、形式新、语言新、运用新颖的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但究竟如何创新,不同的新闻媒体也都各有侧重点。文字作品的侧重点是精心打磨语言,广播作品是在音响上作文章,电视则应以形象取胜。应该看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的知识水平、审美品位不断提高,新闻工作如果不去创新,陈袭旧有模式,是不会受欢迎的。
判断题 用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拍摄会使色彩偏红、偏黄产生暖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