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作好的标题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就是说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好的标题相当于文章的广告能招揽读者,好的标题能一下吸引读者的目光,是文章的门面。使读者看了标题后产生要读内文的欲望。
1、标题要准确生动,准确和生动是不可分的,生动而不准确会失之于浮夸,准确而不生动又会失之于枯燥。一事实要准确,标题要忠于新闻,不能文不对题,事实不能歪曲,不能任意拔高,更不能虚构。二观点要准确。三用词要生动,遣词造句要善于用最恰当最贴切的表现或评价。文章的内容做到不浮夸、不粉饰。常用的方法有:标题句式工整,注意对仗,不仅生动活泼而且琅琅上口,如:有钱买小车,无钱办教育。还有恰到好处的运用成语,长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用修辞学的比喻、比拟、借代等手法可以增强标题的形象性如: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用于标题的词句必须经得起推敲。
2、标题要点出文章精华,这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的关键,标题要把文章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写在标题之中,总之要引人入文。如2007.7.4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山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江西武宁县长水村林改记实)
3、标题要简短易读,不要一写就是几十字,做好标题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1)巧用比喻
美国华纳 时代在线
终于拜了天地
(2)巧用比拟
遭到空袭48小时后
巴格达:平静之中气难平
(3)巧用排比:
做文明市民 创文明单位 建设文明城市
(4)巧用摹拟:
飞天伏群芳 碧水映明霞
(5)巧用反复:
喜喜喜 娘家频添回门女
新田改行教师纷纷归队
(6)巧用对比:
1、狗咬人——没事 人咬狗——罚款
2、昔日:农民掏钱 干部去旅游
如今:政府出资 农民去考察
(7)巧用谐音:
1、 羊倌的儿子留了“洋”
2、有“礼”走遍天下
(8)巧用感叹:
1、跑!跑!跑!
东北敌军官兵纷纷跑到解放区来
2、不许乱收费!
国家计委出台八项价格、收费检查项目
(9)巧用回环:
猪多肥多 肥多粮多 粮多猪多
人才开创事业 事业造就人才
(10)巧用双关:
有欺诈怎“安然” 无诚信“安达信”
“两安”悬念越滚越大
(11)巧用衬托:
国民遇难海里挣扎 首相挥汗球场尽兴
(12)巧用设问:
潜艇没长眼?
美称将全面调查核潜艇撞船原因
(13)巧用引用:
诗词名句:
会翁之意不在会,在乎山水之间也
熟语: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成语:
允许“生财有道” 不可“为富不仁”
(14)巧用顶针:
权力金钱美色关 关前落马一批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机械快门的耐寒度较高。
判断题 广播的传播符号:语言、音乐,音响。
判断题 科学发展观是之大经济建设的理论,不能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
判断题 试论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关系。新闻写作是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写作和新闻采访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要学好新闻写作,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即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写作。在学习新闻写作时,强调采访决定写作,主要基于以下原因:①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换言之,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不能颠倒。要完成一篇新闻报道,必须经过采访阶段和写作阶段,采访为写作收集事实,写作则是把采访来的事实加以表现。可见,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没有采访,也谈不上新闻写作。②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如果采访进行得不够深入广泛,那么写作必然面临“先天不足”的困境,而这种“先天不足“用新闻写作本身无法弥补。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2)新闻写作反作用于新闻采访一个记者掌握了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反过来可以指导他的采访活动,有助于增强他的采访意识与提高采访能力。因为他熟悉新闻报道的各种体裁,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能够判断哪些素材对新闻写作有用。因此,面对同样一个采访对象,会写的记者胸有成竹,他的提问比不会写的记者更有针对性,整个采访也将更有效率。(3)采访与写作都是记者的基本功,既不能重采访轻写作,也不能重写作轻采访。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两手兼备,而且两手都要硬。
判断题 某记者主动向采访对象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并要求对方不将信息提供给其他记者,这属于贿买新闻。()
判断题 物体反光能力越弱,亮度越大。
判断题 记者在使用权威消息源时,可以完全信任,不用再次核对。()
判断题 当采访对象的状况不适宜接受采访时,记者应揪住对方拼命发问,不达目的不罢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