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简述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概况。

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概况可以从几个阶段来阐释: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新闻评论形成并初步发展

①我国古代的论说文是新闻评论的渊源。

②近代在华外报兴起,报刊上开始出现言论的形式。华人报刊言论的崛起,以王韬的《循环口报》为标志。它被称为“中国人自办日报之成功最早的第一家”。

③在王韬倡议变法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时,利用的一个有力武器是报刊言论,并形成一种新的文体——时务文体。

④辛亥革命后,我国的报刊评论又一次经历了革新和发展。

各报都高度重视评论。言论风格和内容有所革新。报刊评论文体趋向多样化。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闻评论发展成熟并不断丰富完善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十分注重运用报刊传播自己的主张,这种主张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报刊政论,同时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无产阶级政论家。此时期除无产阶级报刊政论文数量大、质量高外,鲁迅的报刊杂文,邹韬奋的报刊言论,张季鸳在《大公报》的社评都是评论中的明珠,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3)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30年间,新闻评论曲折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的报刊评论,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报评论的优良传统,有力地发挥了舆论导向的作用,取得显著的成绩,推动和指导了实际工作的开展。

②在“反右派”和“大跃进”时期,报刊评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③“大跃进”和“反右倾”后,比较重视思想讨论,组织和引导读者,对群众普遍关心而感兴趣但又有不同理解的问题进行平等的讨论,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和意见。

(4)新时期新闻评论的革新发展

①新时期的新闻评论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短小精悍、求真务实的学风和文风。在恢复言论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力求有所发展和革新。

②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除了报刊评论蓬勃发展以外,广播评论也真正兴旺起来。电视评论类节目蓬勃兴起。随着第四媒体——网络的兴起,另一种新型评论——网络评论也悄然兴起,并且迅速发展。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通讯应该怎样提炼主题?通讯提炼主题的要求是:集中、新鲜、深刻。(1)集中通讯的主题要集中一点,突出一点,主要宣传一种思想,提出一个问题,提供一项经验。这就要求开掘得深一点,抓准了,把它写深写透。切忌散和乱,羊头上抓抓,狗头上摸摸,东一榔头西一棒,大导语套小导语,枝枝节节,七股八岔;或者搞事例堆砌,罗列现象,使读者不得要领,不能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写通讯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不要企图在一篇通讯中说明和解决许多问题。多中心等于无中心,主题思想不集中,通讯就没有生命力。通讯主题的新鲜,要求作者有一种探索的精神,不满足于现成的、一眼望到底的东西,不重复别人的老材料、旧观点。记者本来就应该是时代潮流的弄潮儿,只有不断向读者提供新材料、新观点、新经验、新知识,才能为广大读者所欢迎。(2)新鲜通讯要有新意。新意,首先表现在主题的新鲜。有新思想、新问题、新经验,意境上别开生面,立意明确,观点鲜明。最好要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未言,不同凡响,不炒冷饭,不人云亦云。要善于抓时代尖端的东西,抓生活潮流前沿的东西,这样能令人耳目一新。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只要及时抓住,并深入下去探究,总会有一些受众感兴趣的新东西出现。记者要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把通讯报道写到读者的心坎里去。(3)深刻深刻,就是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不就事论事,而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事物的特点和本质、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开掘得深,并能提高到方针政策、理论的高度,提高到精神文明的高度来报道。

判断题 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一般心理机制: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之一。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机制,主要有求知、求新、求同、求异、求趣、求美等六种。(1)求知心理对新情况、新知识、新变动信息的认知渴望,是人的动机心理的反应。新闻信息传播的使命,正是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因此,主体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和客体每日大量传播的新闻信息,主体的需要和客体满足,成为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动力。受众接触新闻媒介和新闻信息的目的,包括两方面:为了解外界的变动,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以适应这一变动并利用这一机遇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这是认知的需求。为了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需要。人通过学习知识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人经过学习和训练才使智力和体力成熟和壮大。(2)求新心理受众在求新心理支配下,自觉地接触新闻信息。“求新,”即受众对于有新意的新闻信息的心理指向。求新心理表明人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显示人皆有好奇之心,对新闻信息而言则是人皆有“新闻欲”。受众的求新心理,在传受活动中体现在两个方面:新闻传播的内容新,新闻报道的手法新。新闻传播以传播的信息内容新而满足受众的接受需求,以信息传播的手法新而刺激和引起受众的集中注意。(3)求同心理求同心理是指人追求赞同或追求从众的心理现象,在受众的信息接受中,表现为受众对于同自身具有某些共同性的事物,即同自己有某种共同性的新闻信息感兴趣的心理。求同心理的出现是由于受众作为认知主体,对遇到的类似过去的认知对象会产生亲切感;人的观念在被人认同之后会使已有的定势得到强化,所以受众总是主动地追求赞同,追求认同,追求从众。作为新闻传播者,深入地了解受众的个性、经历、观点、情感、兴趣,并选择同受众的这些特点相近的事实向受众作报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新闻价值上看,这是新闻事实、新闻报道同受众在心理上的接近性。(4)求异心理求异,人的好奇心理之一,有机体遇到奇异刺激物或新环境时会产生的朝向和探究反射。在新闻传受活动中,受众对于奇怪少见的事物和反常超常的事情,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这是求异心理的反应。为此,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时,要努力写出人物的个性,事件的特征。还应去寻找奇特、古怪、反常、能刺激人感官的事实来满足受众的这种接受需要。(5)求趣心理求趣心理是一种得益心理,指人们对于有趣味性的事物的心理指向。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时,对于有趣的事实,常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情况,也是传播者与受众双方对该事实的使用价值与欣赏价值的认同。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心目中应有受众的崇高地位,在内容的趣味性、编排的趣味性、采写表达的趣味性方面做努力。(6)求美心理求美,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心理指向。新闻内容的美,表现在内容的真实、人物心灵的伟大、情趣的高尚、洋溢着人类善良的情感,对受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善于调动他们的欣赏热情。新闻形式的美,包括:标题美、句式美、文字美、版式美、图片美、印制美、色彩美等。体现真善美的新闻信息内容,同表现这些内容的形式完美结合,常能使新闻作品具有文学作品那样的震撼力与欣赏价值。

判断题 云计算(cloudcomputing),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判断题 为社会主义服务与为人民服务是完全一致的。

判断题 字林西报:上海最早的英文报纸,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64年7月1日由《北华捷报》的附张《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改组而来,是一份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1951年停刊,重视新闻报道工作,曾一度独享刊登路透社电讯的特权,重视言论。其报道面广,信息及时、内容丰富,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社会影响很大。内容:1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等方面的文字,重视并日益加强新闻报道工作,在中国边远地区有通讯员,一度享有刊登路透社电讯的特权2重视言论,经常对中国政局与中外关系发表意见,但基本态度是为英美侵华轰动辩护,反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事业3因其报道面广,信息及时,内容丰富而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社会影响日渐扩大,后发展成为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刊。

判断题 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关系:新闻写作是指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写作和新闻采访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要学好新闻写作,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即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写作。在学习新闻写作时,强调采访决定写作,主要基于以下原因:①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换言之,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不能颠倒。要完成一篇新闻报道,必须经过采访阶段和写作阶段,采访为写作收集事实,写作则是把采访来的事实加以表现。可见,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没有采访,也谈不上新闻写作。②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如果采访进行得不够深入广泛,那么写作必然面临“先天不足”的困境,而这种“先天不足“用新闻写作本身无法弥补。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2)新闻写作反作用于新闻采访一个记者掌握了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反过来可以指导他的采访活动,有助于增强他的采访意识与提高采访能力。因为他熟悉新闻报道的各种体裁,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能够判断哪些素材对新闻写作有用。因此,面对同样一个采访对象,会写的记者胸有成竹,他的提问比不会写的记者更有针对性,整个采访也将更有效率。(3)采访与写作都是记者的基本功,既不能重采访轻写作,也不能重写作轻采访。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两手兼备,而且两手都要硬。

判断题 版面的主要功能。1.导读功能——方便与引导读者阅读广义:版面结构合理,标题、文字、图片、色彩、线条等运用恰当,方便读者选择和阅读狭义:第一版开辟的导读窗口方便与引导读者阅读2.导向功能——以特殊的版面语言表现立场、态度和感情3.标志功能——展示报纸的特色和个性,使其与同类媒体相区别26、什么是版面编排思想。编排思想:依据报道思想对版面编排的决策,是版面编辑根据对各篇稿件的评价在版面上恰当安排这些稿件的整体构想。

判断题 比较两家经济类报纸在受众定位、内容设置方面的异同。《经济日报》与《经济观察报》同为经济类专业媒体,以报道经济生活为主要任务,以关注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读者为自己的受众。但二者根据各自媒介功能的不同,又在这个笼统的受众定位、内容设置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分。(1)受众定位的异同作为由国务院创办、中央宣传部直接管理和领导的一份报纸,《经济日报》向来定位为“中央级以经济宣传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大报”,是党和政府关于经济信息最权威的新闻发布与宣传窗口。这样的媒介功能决定了《经济日报》的受众定位是:更加关注国家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宏观发展,时刻紧盯我国政府部门关于经济发展各种政策、路线和方针的发化,以此来保证自己日常的经济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相吻合的一个读者群。这个读者群的构成主体主要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各大型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以及对国家宏观经济密切关注的人士。而作为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上以财经内容为主要报道题材的一支新军,《经济观察报》不再追求面面俱到的读者群,而是将读者对象层层细分、逐步筛选,最终把报纸的品牌明确定位于中国本土具备最令人心动的现实消费能力的高端读者,即有财富、有权力、有思想、有未来的青年工商企业者和有志加入经济领域的青年学生。(2)内容设置的异同作为中央级以经济宣传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大报,《经济日报》更加侧重于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全面性与综合性,着重于对国家宏观经经济发展与行业发展多方面、多层次报道,既有新闻性消息,又不乏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它以综合性应对专业性,以全国性、全球性应对区域性,以原则报道应对大规模“信息批发”和“信息复制”,以新闻化应对杂志化,以权威和深度应对海量和时效。而《经济观察报》拥有一个明显年轻化、新锐化的读者群,因此其内容不像传统的经济类报纸那样以报道市场和政府的某一动态为主,而是把更主要的报道力量延伸到和市场最前沿紧密相兰的资本、产业、技术、管理、人才等多个方面,并联系政治和国际方面的相关点,直至将内容扩展到其主流读者群的生活方式上去。内容设置具有明显的时尚化、年轻化、个性化、新锐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