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把胶卷放在冰箱冷藏箱中保存是否可以?可以
判断题 报纸编辑部中的新闻编辑工作流程: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结构、规模和分格→设计报纸的各个版面及专栏→策划组织当前的新闻报道→分析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配置稿件→设计版面→校对、签发
判断题 “三色报道”:“三色报道”是指1987年《中国青年报》关于大兴安岭特大火灾的3篇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红艱的警告》记录了在熊熊大火中仍热衷开会、讨论、扯皮的官僚主义者形象;《黑色癿咏叹》叙述了火灾下的人物命运和人在极端场合的表现;《绿色的悲哀》前瞻性地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色报道”披露官僚主义,触及体制弊端,激起人们的震撼思考。一位资深编辑评价,“三色报道”标志着中国新闻人开始回归新闻本身,它开启了中国灾难报道的里程碑。
判断题 政务微博也可作为一种较权威的消息来源。(√)
判断题 新闻的“共同兴趣”: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的共同兴趣是建立在受众对当前变动事实的共同关心的基础上,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提倡共同兴趣会把阶级性丢掉。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不管宗旨、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
判断题 百雀羚在跨界科普营销活动中获得了不错的传播声量。
判断题 万国公报:是上海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中文教会报刊,对戊戌变法产生重要影响的中文报纸。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外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并任主笔。1872年改名为《教会新报》,1874年9月5日,自第301期起改名为《万国公报》,仍为周刊,其读者对象由基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淡化宗教宣传,事实色彩强烈,它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新闻,此外还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该报对维新变法起了推动作用,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该报还反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攻击污蔑孙中山,希望中国的社会改革沿着西方列强所期望的道路即向殖民化的道路发展。1883年休刊,1889年在休刊6年后恢复出版,刊期由周刊改为月刊,由广学会主板,主编仍为林乐知,1902年停刊.内容1自创刊至300期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间刊一些中外史、科学常识方面的稿件。以及有关中国教育方面的消息21874年改名《万国公报》后,其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经常发表时事评论,重要法令,条约以及外报译文,大量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科学知识,减少了宗教的宣传3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的变化,使该刊的读者对象也由基督教徒扩展到社会各界人士。当维新思潮兴起时,大谈变法革新,并提出许多建议和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判断题 目前,记者站记者编制有哪些类型?目前,记者站记者编制有三种类型:(1)记者编制属报社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一级大报和某些省委机关报,其记者站的记者,编制属报社。记者站一般配备一至三名记者。此种编制,从50年代一直延续下来。地区记者由报社派往。有些地区,报社一时派不出合适的人选,请地方党委推荐,经报社研究同意,调作记者,编制归报社。(2)记者编制归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各部、委、局新创办的报纸,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的记者站,记者一般由当地有关部门遴选配备,编制属当地有关部门。这种编制有利有弊。首先,①记者福利工资、住房、办公用房,都比较落实;其次,②信息灵,记者对有关领导部门的决策、意图,了如指掌,工作也能及时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第三,③记者职称变动升迁,退休后的去向,以及家属的安排等,都会得到较好地解决。④弊端:记者队伍不稳定,调动频繁;有些站的记者不专职;记者站之间的记者不能交流调动;批评难度较大。这一有利有弊的分析,大体上概括了目前不少行业报记者站的情况。当然,也有例外,像法制日报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的记者站,记者由当地推荐,报社考察。记者户口在当地,但编制归报社,工资由报社发,这既解决了地方记者长期在外工作安心的问题,又能在舆论监督等问题上有较多的主动权。(3)双轨制80年代以来,有些省委机关报在地、市、州的记者站,在人员配备和编制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动。一部分记者站,仍按原来的编制,由报社派出记者到记者站工作,定期轮换,编制属报社;一部分记者站则采取新的做法,由当地党委指定当地一两名同志为报社驻站记者,编制属当地,组织关系、户口、供给等均规当地管辖,报社只在业务上管理和指导,叫做合办记者站。这两种办法同时在一家省报实行,称作“双轨制”。四川日报社实行的就是这种“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