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是中国最大的新闻采集和发布中心。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创立于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7年改名称新华社。1939年初,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立,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新阶段。1949年3月,该社随党中央进入北京。1950年成为国家通讯社。1956年随国家的新闻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改革,新华社以建设世界性通讯社为目标,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目前,新华社在国内除台湾省外拥有33个分社,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分社。新华社的主要职能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国家通讯社,消息总汇,世界性通讯社。其主要任务是:手机发布国内外重要新闻,向中央各级领导干部提供国内外各方面信息和参考材料。在国际上拥有较高威望,与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齐名。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简述光线方向对被摄对象形态的影响。光线方向可决定对象的形状、轮廓、线条的光线勾画和对象体积、立体形态及表面的视觉再现。
判断题 这对于企业主来说是完美贴合的广告形式。而对用户来说,短视频这种更全面更立体的视听一体化的形态让他们的感知更丰富更到位。
判断题 彩色反转片暂时不用可以放入冰箱冷藏,使用时可以从冰箱中取出直接使用,不需要回温!
判断题 虚假新闻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
判断题 固定画面的画框是静止不动的,但它的被摄主体可以动
判断题 谈谈你对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的看法,举例说明。报纸版面中出现的大标题、大图片是一种既有利又有弊的版面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这一方式能够对视觉构成强烈的刺激,国外有学者称之为“拳击式示现”。20世纪中后期电视的出现对报纸重视图片的运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照片提供给读者的固定形象对于那些习惯了电视图像的人们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于是照片在报纸版面上多起来、大起来,并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1982年美国诞生了一家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CUSAToday),在版面上大量采用大幅的彩色照片,而且每天出版整版的彩色天气预报示意图,以一种“快餐式”报纸的活泼新颖的形象在西方报坛独树一帜。国外的一些报纸较早地采用了这种编排方式。中国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北京青年报》。该报将版面确定为浓重型,有些重要的正文和标题增加色块,配以底纹,形成黑白灰的强烈反差;新闻照片增多加大;稿件之间用黑粗直线分割,淘汰花边花纹。这些编排元素变革的结构,一改版面视觉形象,造就了“浓眉大眼”的独特风格,能够引起读者的无意注意和视觉兴奋。该报改为大报后,依旧保持了这种色调浓重的编排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令人压抑和虚张声势等负面效应。因此,对这一编排方式的使用应慎重。
判断题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数字化特征拓展了传输手段、接收终端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判断题 曝光过度,显影过度的底片的特征是整个底片密度较大,底片上没有最透明的地方,最大密度部分看不出一点纹理,最小密度部分的影纹也不清晰。其最大密度约为2.03左右,最小密度约为0.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