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怎样拍雨景 

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高,而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

    2.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偏多的现象,而曝光过度对表现雨景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来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办法,来改善反差的情况.可按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挡到一挡半,每减少一挡时,可增加20%-30%的显影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画面反差.

    3.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如果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

    4.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方向时为合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5.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需要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

    6.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

    7.用彩色片拍雨景时,由于阴雨天的光线色温高,使用日光片时,照片会出现明显的偏兰色调.这种偏色可不用校正,因为兰调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觉.

    8.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通讯重于叙述、描写;

判断题 栏的计算计算篇幅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难度不大,但必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保证准确。计算不准确,版样就不可能画准确,就会给拼版造成各种困难。稿件篇幅的计算包括栏的计算,标题的计算,正文的计算,题与文的混合计算和图片的缩小与放大。栏的计算以排文的基本字号为计算单位。基本栏、长栏和破栏的字数是不一样的;对开报纸、四开报纸的基本栏字数不同,相应的长栏、破栏的字数也不同。我国对开报纸版面普遍采用8栏制,每个版分为8个基本栏,排文的基本字号为小五号字。正文如排基本栏,每行为13个字。如排两栏长文,每行为27个字。初学的同志常常接13字*2=26字计算,这是错误的。因为栏与栏之间有卫个字的栏空,排长栏时必须把栏空计算在内。同样道理,如排三栏长文,每行字数不是39字,而是41字,其计算式是:3*13十2=41。根据上述道理,长栏字数的计算公式是:长栏栏数*基本栏字数十栏空数=长栏字数破栏后每栏的字数如何计算?先以三破二为例说明。首先算出三栏长文的字数为41字。这41字排成破出的两栏,就要先减去栏空一个字,余40字,然后再被2除,得数20就是破栏后每栏字数。因此,破栏的计算公式是:(长栏字数一破栏需要留的栏空数)/破成的栏数=破栏字数运用这个公式,计算五破三的破栏如下:长栏字数=69字破栏需要留的栏空数=2字破成的栏数=3(69-2)/3=22余1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五破三以后,每栏排22个字,比原来5个基本栏少1个字。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办法,一是破成的三个栏中,两个栏排22个字,一个栏排23个字;一是破成的三个栏都排22个字,而把两个栏空各扩大半个字。对于破栏后不能整除的问题,都可以采取上述两种办法解决。

判断题 新闻采编中,新闻媒体机构对新闻信息真伪把关不严,是导致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判断题 某图书一级标题占6行、二级标题占4行,当这两级标题连续出现时,总占行数通常要少于10行。

判断题 目标人群的三种典型购买动机是归属需求、满足需求、地位需求。()

判断题 要避免虚假失实报道,媒体必须要建立顺畅、完善的采编对接制度。()

判断题 “上限效果”指的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个假说?(1)“上限效果”假说的含义“上限效果”假说是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的。这个假说的观点是: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饱和点)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得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这个假说意味着,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活动的结果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艾蒂玛等人为“上限效果”假说提出以下三条论据:①信息源的性质决定的“上限”。换言之,大众传播传达的不是“高、精、尖”的知识,而是某一范围、某种程度的“一般”知识,无论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不可能从大众传播中得到超出这个程序或范围的知识。②受众本身具有的“上限”。受众中的“先驱部分”(即社会经济地位高者)在感受到自己的某种知识已经充足的时候,就会自动减慢或停止对这种知识的追求。③现有知识已经达到“上限”。即如果受众个人的知识程度已经高于大众传播的内容,他们便不会再通过大众传播去寻求知识。(2)对“上限效果”假说的评价①艾蒂玛等人所指出的“上限”在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过程中是存在的,但是在人的一生追求知识的总过程中,这个“上限”是否存在则是个疑问。②因为,尽管个人对特定知识追求在一定阶段上会出现“饱和”或知识量增加的停顿,然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就会开始对新知识的追求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必须带来知识总量的增加。③此外,考虑到知识的老化和更新的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即使后来在某个“上限”赶上了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这种知识的实际价值也早已大大打了折扣。因此,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知识平均化”效果可以消除社会“知沟”,实现普遍社会平等的观念是很幼稚的。

判断题 对于电子商务商家来说,短视频分销渠道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短片、豆印、快手、火山、微博、微视觉、今日头条、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