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7日首次访美。关于中美关系问题,温总理在一次讲话中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请以此为《光明日报》撰写一篇800到1000字的短评,标题自拟。

示例如下:

中美关系要以和为贵更要和而不同

张国庆

1955年4月的一天,在印尼的万隆,周恩来总理做过一次令人难忘的即席发言。面临着猜疑、谴责和会议随时可能不欢而散的局面,他上来第一句话就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并强调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的一席话,不仅将敌意化为敬重和钦佩,还使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深入人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同样是面临着猜疑和谴责,12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纽约的演讲中以充满亲和力的话语表态说:“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方面有些分歧和摩擦。各方面对我此次美国之行颇为关注。我首先要告诉诸位,我这次是为寻求友谊与合作而来,不是来打‘贸易战’的。这一明朗的姿态让许多人放下了心里的“武装”。

中美合作的前景无疑是迷人的。早在温总理访美前,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拉迪就指出,中国将紧随美国和德国,一跃成为本年度世界第三大进口国,并且认为中国不像其邻国日本那样,只向国外销售产品却不打算进口,中国经济相对来说要开放得多。在纽约,温家宝在讲话中证实了这种说法。他告诉人们,今后三年,中国将继续扩大进口,并暗示在总计1万亿美元的进口中,美国所占的份额一定很多。他笑着动员美国企业家要抢抓机遇,开拓中国市场,因为“我们是朋友,不是对手”。

温总理提出的中美公平贸易和经济合作五条原则更是彰显中国人的建设性和大气,也使得外交官和分析家们相信,温家宝的美国之行将会是一次成功的访问。在谈到互利共赢时,温家宝提出中美双方要从大处着眼,既要考虑自己利益,又要考虑对方利益。中国已经做了很多,那么美国呢?仍然还是动辄设限和制裁?还要继续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吗?球踢到太平洋对岸,接下来就看华盛顿如何表现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诚意了。

事实上,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言,在一个富国常被指责进行不公平贸易和关闭自身市场的时代,中国却是一个例外。美国等西方国家经常将经济让步与政治条件挂钩,而中国就没有附加这样的条件。从根本上说,中国是希望通过开放经济与其他国家形成互惠互利的局面,是希望共同把“蛋糕”做大、通过扩大经贸合作来化解分歧的。这一姿态所表现出的中国人的开放决心和从容气度足以令一些美国人相形见绌。中国政府也很清楚,仅有和气是不一定能“生财”的。“以和为贵”,还要“和而不同”。在强调共同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同样希望美国能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并解除对中国高新技术出日的限制。一方面,我们“真诚地希望,美国有关方面把那些陈旧观念和不合时宜的做法抛到太平洋去,另一方面,我们也做好了与“陈旧观念和不合时宜的做法”打持久战的准备。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什麽叫四维空间?三维空间与时间组成的整体

判断题 怎样把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把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需要做到:(1)要开展讨论。座谈会不要简单地开成一问一答形式,必要时还应开展讨论。讨论式调查,就是设置对立面,这样有利于调查深入,把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2)要善于启发引导。座谈中,会出现这种情况:谈到一定程度谈不下去了。而要了解的问题还不清晰,这时候记者就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发言继续下去。如果座谈会出现沉闷的局面,记者还要想法使它活跃起来。如何把座谈会开得活泼有趣,是一个不得不注意的问题。(3)座谈会结束后,记者还要做好以下工作,使座谈会富有成效:①要及时整理材料。对会上的发炎进行分析与综合;②如果需要,有的马上要写成报道,或写成“内参’;③在座谈会上谈得不清楚或不深的问题,可以通过个别访问来解决;④调查会上发现了新闻线索,会后要跟踪追击。

判断题 试述从文体特征来看,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从文体特征来看,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一个事件发生了,消息往往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何事、何时、何人、何地、状况、原因等,让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细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它满足了读者在知晓新闻事件大致结果后探求深层原因和获知详细过程的衍生兴趣,也有利于人们较完整、较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因此,详细、深入、完整是通讯文体的突出特色。(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通讯具备吸引力的秘密,就是充满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它把人们熟悉的生活和不熟悉的新闻现场推到读者眼前,使读者去认识,去感知,并在感知中形成自己的体验。一句话,通讯比消息更多地触动读者的感官。(3)通讯的文体较自由消息的结构尽管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毕竟有一个较为固定的结构方式:导语+主体。而通讯的结构没有上述消息类似的“格式”,没有导语和主体之分的固定结构,文体比较自由,有些类似于散文体,在表现形式上给予作者很大的创作舞台。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各种风格,都可以容纳在通讯这种文体中。可以从头到尾顺叙事实,也可以从尾到头倒叙事件;可以用白描手法再现人物、再现现场,也可以触景抒情、缘事议论。可以用序数将报道分为几个大段来写,也可以用小标题来分割段落;可以写对话体,也可用日记体。可用第三人称,也可用第一人称。另外,像时空穿插的“蒙太奇”手法,像评书段子一般的悬念设置,都是屡试不爽的“保留节目”。总之,通讯文体在表现形式上相当自由洒脱,它给记者建构了一个可纵横悠肆、飞转腾挪的创作舞台。(4)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消息是信息型文体,要求速报。有些消息,如简讯,甚至无需提炼主题。通讯则不然。主题对通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通讯是作者有意识组织起来的文体。将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有粗有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没有一根主线把材料串起来是不可想象的。而主题的残缺、含混,也正是许多通讯失败的通病:中心不明、杂乱无章。因此,每篇通讯都必须有主题来统领素材。从主题的角度来讲,文章中的每一个素材——无论什么样的事实材料都是对主题有用的,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讯一旦完成,其结构是完整、严密、不容任意拆散的:有头有尾,环环相扣,其功能是以“整篇”为单位发挥作用。消息的“段落”在排版时可以根据版面的要求进行裁剪。而通讯一般不能任意砍去其中的段落,那样将使通讯的结构支离破碎,难以卒读,因为它破坏了通讯结构的完整性。(5)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从理论上讲,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是记者有目的的写作,都表现了作者的主体意识。通讯内容丰厚、题材广阔,它需要作者对素材的强有力的把握。选择什么事实,不选择什么事实,如何表现这些事实,完全受记者主体意识的支配,即思想的支配。在一篇具体的通讯作品中,作者的主体意识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有鲜明的主题;二是作者常常以真情为文,以情动人。采写一篇通讯时,记者面对的往往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事实,如一个人坎坷的一生、一个事件的大小情节,一种社会现象的层层叠叠的因果链条。记者要向大众传播这些复杂的事实,必须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研究,即通过采访对事实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认识过程。达到了对事物的较深层的认识之后,就要考虑到如何表达的问题——根据时代背景、大众兴趣和媒体报道方针确立自己的主题,然后紧紧围绕主题选择素材来结构文章。因此,一篇通讯的主题、选材和结构方式,都不是简单“搬运事实”的工作,都需要作者的思想观照。在阅读消息的时候,读者常常在一瞥之间就能辨别出最重要的信息,因为最重要的信息常常在导语中凸显。同样,在阅读通讯的时候,读者也可以一眼就看到作者的价值判断、观点和主张。通讯中作者的主体意识表现得非常鲜明,读者或者通过标题,例如:《洪水无情人有情》、《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人民呼唤焦裕禄》,或者通过作者直截了当的议论就可以感知作者鲜明的是非、爱憎和褒贬。(6)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消息文字要求简练明快,因此,常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而通讯的素材比较详细,因此多用详述、白描手法再现事实,强调事实的生动性和可感知性。(7)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稍差对于重要的事件,人们通常用消息在事件发生后最短时间内抢先报道。随着现代化的报道手段和先进设备的普及,电视、广播所做的对重大事件的现场报道,更是将事实与报道之间的时差缩小为“0”,实现同时空转换。报纸上消息的时效也大为提高。通讯发稿较慢,是因为它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如要求更详细、更深刻、更生动、更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另外,通讯事实多、篇幅长,写作上也需要比消息史长的时间,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的发展有一个阶段性结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才成熟。这样,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中发稿最快的是体育赛事特写,往往和赛事消息同时发稿。因此重大体育赛事的采访往往是对记者功力的一种考验,既要抓住重要信息写消息,又要盯住关键性的现场采写通讯或特写,这需要记者做充分的赛前采访准备和具备“倚马可待”的写作速度。

判断题 学习新闻学理论的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正确的改革。3)指导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个和实践经验。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奇特科学成果。

判断题 写事实,表真情,翔实可信,这是新闻写作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对事实的说明、分析和判断,也是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判断题 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判断题 博客一词是由Blog音译而来,中文意思即网络日记或网志。

判断题 灰雾度高感光度的比低感光度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