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新闻编辑工作的当代性特点。

新闻编辑工作发展到当代,其性质和过程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发化,但在编辑环境、编辑取向以至编辑工具方面却显示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1)编辑环境复杂化

编辑环境是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当今时代,编辑环境充满了变数,出现了更为错综复杂的局面:

③从国际上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平与发展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同时,国际产业结构加速重组,产业的知识含量不断增加,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代科学技术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流通、组织结构、活动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②从国内来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另一方面,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现阶段既是一个逐步走向辉煌的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和困难丛生的时期。人们面临着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

③与社会环境一样,人类的生态环境也今非昔比。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粮食短缺,能源枯竭,资源匮乏,已成为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问题。“环保报道热”已见端倪。

当代编辑环境互动和变化的广度、力度和速度都在加多、加快,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催生出无数新闻事实,给新闻媒体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新闻源,同时进一步增加了编辑人员判断和把握新闻的难度。新闻编辑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编辑取向优质化

重规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越来越成为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当今时代,大众传播业空前繁荣。发达国家的报纸、广播和电规,尤其是网络媒体向国内外同时扩展和渗透。在中国,报纸、电台和电规台的数量都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十几倍。面向市场以后,千方百计争取受众和广告主,以求生存和发展,造成绝大部分地区被多级、多种、多时段新闻媒体重合覆盖。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不断被新兴媒体所瓜分,竞争空前激烈,在沿海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面对优胜劣汰的严峻现实,新闻报道粗制滥造无异于自杀。惟有实施精品战略,优化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提高新闻的有效供给率,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新闻媒体纷纷确立质量兴报、质量兴台的方针,尤其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培育精品,争创名牌。进入21世纪,这种呼唤和追求的势头有增无减。可以预见,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报道优质化的取向将愈益明显,对新闻编辑工作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3)编辑工具电子化

20世纪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变了新闻出版业的面貌,当代新闻编辑的工具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发化,进入了电脑操作的新阶段。随着电子出版系统的问世和不断改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报业系统陆续从单纯的激光照排向采编全过程的计算机化迈进。在中国,新闻界“网上客”也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记者、编辑继“换笔热”之后,又掀起了“上网热”,即通过互联网了解新闻信息。互联网已成为传统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的新闻来源。编辑工具电子化为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给岗位职责、操作方式以至工作语言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对编辑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挑、等、抢”是电视记者在拍摄现场所应具备的应变能力和创作能力的能力。

判断题 简述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类型。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人物它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一般称为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传统而重要的宣传报道方式,一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典型人物报道是历史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集中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各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典型人物报道对象包括以下两类:①全国性的典型人物。②配合一个时期宣传主题的典型人物。(2)新闻人物这里所说的“新闻人物”,不是从宣传角度树立起来的人物,而是指在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他们因“事”而“显著”,他们和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3)凡人奇事,奇事凡人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大量平凡的劳动者,他们不属于哪级树立的典型,亦无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们的一事、一语、一情、一思,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我们报道的主旨,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的精神。这类人物通讯也可算是新闻小故事,常常有小巧、新奇、隽永的特点,人因事而显,人与事相连,一般篇幅不太长,有时说不清是写人还是写事。(4)“冰点”人物与奇人凡事不同,这类人物似乎没有值得特别提起的先进思想和传奇事迹,他们并非因事迹而进入人物通讯,而是因为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存状态值得社会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才被作为报道对象。(5)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这类人物主要是各类反腐败案件中的党政干部。在改革开放及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滋生出大量社会腐败现象。以腐败的官员作为人物报道的对象,详细揭露其犯罪事实,谴责其对社会正义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侵害,剖析其道德上的堕落和人性蜕变的轨迹,并提示产生腐败的社会土壤,起到了警示社会、释放民怨、鼓舞斗志、引导舆论的作用。

判断题 人物通讯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载体尤其引人注目。

判断题 狭义指提供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目前主流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游戏、免费网页空间、博客等服务。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指的是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四大网站。

判断题 简述新华通讯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转移及其军事报道新华社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抗战胜利后,新华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组:1组织建设上,新华社总社的工作机构较前扩大,充实,各解放区的总分社和分社也先后建立,到1946年4月,新华社在国内建成总分社9个,分社40多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通讯网络。此后,中共中央对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实行报社合一、以通讯社为主的体制。2业务建设上,提出了提高报道水平,改进新闻写作,加紧业务学习等新的任务和要求。转移: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解放日报》停刊后,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强新华社的工作,使新华社同时担负起党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三重任务,不仅报道新闻,还代表党中央发表时事政治评论。2为适应战时需要,新华社一队由廖承志率领,向太行山区实行战略大转移。一队由范长江率领,留在陕北跟随中央行动,番号“四大队”四大队主要任务:1)、收译国内外通讯社电讯,为党中央及时提供消息;2)、负责党中央同太行总社的联系,并抄收总社的文字广播;3)、代表总社就近指导分社的报道工作。3在新华总社向太行山转移之时,在太行组建新华社临时总社,接替转移中的总社工作。两支队伍一年多在平山会师,后来又经过改组,规模和业务又有了很大发展。军事报道:1全面内战发动后,新华社不仅加强军事评论工作,还通过各种报道分析战局,展望光明前景,还运用具体战例说明美蒋反动派“纸老虎”本质,鼓起军民必胜的信心。21947年下半年进入反攻后,抽出专人负责军事报道和评论,发表了一系列新闻和捷报。在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期间,作了有声势、有规模、及时迅速的报道,多侧面反映了战役的主要进程,胜利成果和伟大意义,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新闻报道与通讯。3为了做好军事宣传报道工作,新华社的军事报道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曾普遍建立军事分社或支社,组织上隶属于所在部队的政治部,工作业务由总社指导,负责前线军事报道。4毛为新华社撰写了一系列新闻报道与评论,在当时影响巨大,做出了突出贡献。5成功地瓦解敌军作战意志和争取蒋军家属的宣传报道。新华社(建国后)建国初期(49——56)(1)1949年3月随中共中央迁入北平,并根据中央决定,逐步调整全国各地的分社组织,在各大区建立总分社,各省市、自治区建立分社,在解放军部队中也建立总分社、分社、支社各级组织,努力组建一个统一的集中的国家通讯社。6月新社社委会成立,社长由胡乔木兼任,副社长为范长江。(2)1950年,新闻总署对新华社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新华社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大行政区建立六个总分社,在各省会城市建立分社,支社一律取消,对需要设立相当于支社机构的城市,派驻记者组或记者。除第三野战军外,其他部队新华社机构取消。各地总分社分社的认识编制和财务管理完全与地方脱钩,其人员由总社调动和任免。财务纳入新华社的财政系统。1950年11月,新华社第一次全国社务会议召开,标志着新华社改组为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的任务基本完成。(3)1953年,明确提出新华社要成为“消息总汇”的总任务和国内外并重的方针。1)进过一个为时不长的业务建设过程,新华社集国内报道、对外报道、国际新闻报道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并主办了一系列报刊;2)除文字宣传外,摄影报道工作也日益加强;3)通讯技术手段有了改进;4)同国外通讯社开展合作关系。二、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中新华社的改革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P55——66,新华社发展曲折前行1)新华社在国内外事业的发展:a,国外分社建设较快,多种文字对外广播,以自己的驻外记者发稿为主,外电为辅;b,对内大跃进中失实、片面、虚夸,60年代初纠正“左”倾错误。2)《参考消息》改版和扩大发行3)电讯建设的加强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在新时期有了哪些根本性变化?四、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以来,新华社在履行国家通讯社职能,强化党和国家耳目喉舌作用,发挥“消息总汇”优势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的权威性和积极影响世界舆论的力度明显加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1新华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网络,形成了一个24小时面向全球的不间断对外发稿体系。已形成了以中国新闻,发展中国家新闻和世界热点新闻为重点的多语种、多渠道的新闻发布体系,发稿量增加,实效性增强。2发稿体制,国际新闻,摄影专稿,现代化技术手段,新闻信息产品营销。1997年网站,2000年改新华网。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迁南京,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萧同兹社长。“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它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国新社”1938年,在周恩来的指导下,范长江以“青记”骨干为基础,在长沙建立的合作性质的通讯社——国际新闻社,同年在桂林成立总社,香港为分社,开始正式对国外发稿,成为全国性通讯社,范长江任社长。“国新社”政治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稿对象主要是当时大后方的报纸和海外华侨报纸。1939年初至1940年夏是“国新社”的全盛时期,桂林总社与香港分社分工:桂林总社及重庆办事处负责国统区的新闻报道工作,香港分社则面向海外,负责国际宣传任务。1941年“皖南事变”后,一部分分社社员撤往香港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久,桂林、重庆两社均在国民党迫害下关闭。中国新闻社1952年在北京成立,由国内一批热心新闻事业的知名人士发起组织。金仲华任社长,最初附设在新华社内,1957年独立发展。该社以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外籍华人为对象,根据华侨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报道国内建设成就和侨乡情况,以促进爱国华侨的大团结,后逐步增加文字特稿,电影,唱片,画报等业务。文革中机构被撤销,业务停止,1978年恢复建制,在与台湾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判断题 同题消息和通讯的比较从内容上看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从形式上看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从写作技巧上看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从风格上看消息朴实无华,通讯富有文采;从时效上看消息迅速及时,通讯不追求时效。

判断题 散射光:又称漫射光,光线方向不明确的光。如阴天或阴影下的光线。

判断题 简述报纸编辑的工作流程。(1)概念编辑工作流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理解,是将报纸由创刊伊始至出版问世作为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编辑在这一周期中各项工序的安排就是报纸编辑工作流程。②狭义的理解,是以编辑出版某一期报纸为一个周期。报纸编辑工作是报纸生产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由多道工序组成,报纸编辑工作各工序安排的程序就是报纸编辑工作流程。这一流程的基本环节顺序为:确定报纸的编辑方针,设计报纸的整体结构、规模和风格特色,设计报纸的各个版及专栏,设计和组织目前阶段的重大新闻报道,分析和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配置版的内容,设计版面,校对和签发。(2)下作流程的内容报纸编辑的工作流程具体而言,首先是以总编辑为首的编辑委员会在调查读者需求和媒介市场的基础上,根据办报方针,确立报纸的编辑方针,并设计报纸方案。然后,各专业编辑部门的负责人或版面主编对当前阶段的重大新闻报道进行策划,包括确定报道选题、设计报道范围与重点、确定报道规模与进程、拟订发稿计划、设计报道方式与表现形式、确定报道力量的配置和报道运行机制等。在上述决策性工作程序之后,将策划方案具体落实到人,新闻编辑工作就进入了微观操作阶段,从分析和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配置稿件、编排版面到校对和签发清样。接受信息反馈和处理各类信息是这一流程中贯穿始终的一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