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述评区别于某些推理性评论的主要之点是它所讲的道理,是作者通过大量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综合性大报要闻版编辑改革研究一、要闻版是报纸登载最重要的新闻、评论以及其他稿件的版,通常指第一版。二、要闻版改革动因:1内部动因:新闻传播和要闻版自身的发展规律。2外部动因:a读者市场和新闻传播本位观的转换,改变了要闻版关注社会的视点。b报纸扩版的浪潮迫使要闻版改革。三、改革的措施:1消息唱主角;2使标题“凸”出来;3不拘一格选头条;4精简会议新闻或改革会议新闻的报道方式;5坚强舆论监督,为批评性报道留出位置;6增加图片意识,从“新闻配料”到“图文并重”;7加大策划性新闻的数量和比重;8专栏品牌意识与读者意识融合。(详细参看教科书)四、传统大报要闻版改革的未来展望:1树立宏观编辑意识,建立宏观编辑体系:a重视新闻日益注重报道策划的趋势,强化报纸的议题设置功能,建立以要闻版为核心的,策划性强的采编调度中心。b改变报社部门设置与行政对口机制。2在市场中明确读者定位,寻找发展的平衡点,改进要闻版编辑:a寻找农场读者群和城市读者群的平衡点;b寻找个体受众群和集体利益代表受众群的平衡点;c寻找男性和女性受众群的平衡点。3追求报纸要闻版独特的美学品格

判断题 在调查相对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利用获得的多重信息源进行相互印证,可以提高信息源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判断题 网民利用同音或者方言近音汉字或者合音汉字来代替原来的词汇属于“词汇转用类”网络语言。

判断题 要严禁各类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内容表现手法等“标题党”行为。()

判断题 抗辩事由: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公正评论;权威的消息来源;公众人物和公共兴趣;合理使用;受害人同意

判断题 拍摄点是拍摄时相机所在的位置。

判断题 把胶卷可以放在冰箱冷藏箱中保存

判断题 邓拓:1、著名记者,报刊政论家,杂文家。1966年文革中重点批评对象,含冤去世。2、1937年进入革命根据地,从事党的报刊工作并长期担任主要负责人。1940年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1949年起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亲自主持了1957年《人民日报》改版工作1957年当选为全国记协主席,因在整风期间宣传报道中跟不上毛泽东步伐而被批评1958年改任中共北京市委分管文教的副书记,负责主编理论刊物《前线杂志》1961年为《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的专栏,撰写知识性杂文他所写的新闻理论的文章,收集在《邓拓文集》第一卷,约15篇3、邓拓杂文的特点:1961年《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辟杂文专栏《燕山夜话》,邓拓执笔,每周二、四刊登两次。署名马南邨。这个专栏题材十分广泛,作者旁征博引。议论横生,将知识与思想熔于一炉,写的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文采深受读者的喜爱,不久结集出版,广为流传。邓写这些杂文时刚刚48岁,正是一个政论家与史学家的黄金时代,虽是短短千字的文章却将其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深的理论修养、精湛的写作技巧融为一体,是真正的厚积薄发。1961年——1962年,在《前线》发起《三家村札记》,由吴晗、廖沫沙执笔,共用笔名“吴南星”4、邓拓的新闻思想1邓最重视的是报纸的社论工作,认为社论是一期报纸的旗帜,报纸的评论工作应当看成是思想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2重视报纸的理论宣传,应当就各项问题进行马列的解释,强调理论宣传要从实际出发,力戒教条主义3对办报的任务和目的上,认为全国性报纸与地方性报纸是有区别的,全国性报纸的责任是全面地反映全国建设工作的成就,解释全国性的问题与任务,从全国的观点出发并照顾地方的特殊条件来反映地方生活,解释地方的成就和经验,并把它们普及到全国去,还负有解释中国的国际状况和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保卫世界和平的任务。地方报纸应以大篇发表地方材料,以地方实际情况和需求发其他地区的经验和材料4群众办报和全党办报,认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群众的形式表现群众的内容就是全党办报的核心。5十分重视改进新闻报道,提出: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必须选择人民有共同兴趣的事实,刚刚发生的事实,倡导“简明的科学的生动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