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简析报道的配置及各种配置方法

报道配置: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好的配置,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使报道得到强化和深化,使报道获得整体优于部分的积极效应。 

综合性配置 

综合性配置,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以吸引方方面面的受众。是最常用的配置方式之一。 

一、 配置要领 

1.点面结合。重点与一般的结合。既有分量又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物。         

2.庄谐结合。 

3.褒贬结合。表扬与批评相重视。                                         

4.图文结合。 

5.长短结合。                                                           

6.多种文体结合。 

同一性配置 

同一性配置:将具有相同性的稿件聚在一起。可以增强新闻单元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往往形成强势,获得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 

一、 强标识组合 

即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可用来突出报道思想或报道重点,反映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和重要典型。 

1.借助标题。通过标题的整合,昭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可以是栏题组合,类题组合。 

2.借助专栏。 

专栏:具有共同性的若干篇稿件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局部版块。 

专栏的集纳,突出展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强化作用更为明显。专栏可常设,也可临时。 

二、弱标识组合 

即不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通过勾线、围框或前后左右相连来显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适用于不宜或不需作强化处理的同类信息的组合。一是,报道价值一般,没必要加以突出,或报道价值虽然较大,但已多次采用标题强化。二是,报道价值较大,但不适宜用明显标识。 

延伸性配置 

延伸性配置:增配其他稿件,对稿件加以拓展,使之丰富、深化。 

一、 广度延伸:即对新闻进行补充,增加相关信息。着眼于加大信息量,是量的延伸。 

二、深度延伸:即对新闻着力开拓,深入揭示底蕴。着眼于提高消息质量,是质的延伸。主要方法是配发评论,以编者按和编后居多。 

解释性配置 

解释性配置:借助其他材料加以说明不易为受众理解或明了的新闻。 

一、 文字资料 

详细介绍有关情况,运用灵活方便,可解释历史背景、科技知识和名词术语。必须注意真实性、准确性和通俗性。 

二、示意图表 

即用以表明有关情况和注明有关数据的图与表的总称。可使受众一目了然,免除理解上的困难和不适,又称“新闻图解”和“新闻图表”。要注意简明易懂,形式多样化。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全能记者的立体解读“背包”与“记者”并不是第一次结合,事实上在老记者们的职业历程中他们就已经是打着背包走基层写报道的一群。那时的背包里装着的是换洗的衣服、采访的本子、记录的钢笔,就是这些简单的装备伴随着他们进车间下厂房、访乡村住农舍、走社区品生活,写下了一篇篇至今依然耐人回味的好新闻。今天的“背包记者”已经不再是相同的概念。2009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国际交流中心的章于炎博士描述了美国最为盛行的“背包记者”形象:“这些‘背包’记者拎起包就能独立作战,左手是视频音频设备,右手电脑包,可以随时传输文件.胸前还有照相机,手里还有录音笔……”®可见,同样是背包,融合新闻生产让背包里的东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先进的设备让记者们的工作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一、何谓全能记者“全能记者”似乎也不是一个新词,传统意义上的全能记者指的是那些新闻达人、行业翘楚:他们既可以写国内新闻,也可以报国际新闻;社会新闻他们信手拈来,财经、法律这些专业报道他们也无所不通;做一般新闻报道他们跑得比别人快、消息比别人准,做深度调查报道他们眼界又比别人远、思路比别人广。他们细致认真又干劲十足,没有什么他们完不成的报道,没有什么他们写不出的稿件。这也许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全能”,而今的“全能”则是融合新闻生产中的全能。这种全能成为融合新闻生产的普遍要求.他们学的是“十八般武艺'他们用的是各种高精尖数码设备,他们做的是采、写、摄、录、编一条龙的工作,而他们服务的是报纸、电视、电台、网站多个媒体平台.他们是一群不一样的“全才”。除了“全能记者”之外,当下人们又赋予了融合媒体记者另一个更为响亮的称号——“超级记者”。而提到“超级记者”,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或许就是那些好莱坞电影中久负盛名的传奇人物。超人(Superman)克拉克•肯特和蜘侠(Spider-Man)彼得•帕克。同是美国大银幕中所塑造的正义与勇敢的化身,同是以不同的超能力挑战社会中的邪恶与贪婪,恰巧又同是记者的身份。影视片中两位英雄人物所具有的超能力恰与现实中i己者、媒体所掌握的第四种权力相映衬,他们所捍卫的是民众的公平与正义,他们所对抗的是社会的丑陋与罪恶。那么,融合新闻生产中的“超级记者”又如何呢?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又具有了怎样的超能力呢?蔡雯认为:“超级记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融合新闻’不等同于4超级记者’的个体行为,这是一个多人组成的跨媒体的‘超级团队’来承担的任务。他们懂新闻、懂技术、善管理、会策划;他们是技术全面的多面手.能写稿、会拍摄,还可以为网站服务。”®“超级记者”是一群游走于各个不同媒体平台的力量,他们熟练地运用不同以往的庞大媒介机器,他们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响亮.他们时而是信息的生产者,时而是信息的推手,时而又是信息的点评者.他们以融合的能力引导着这个时代的走向。二、“背包记者”的“背包”秘密如果我们要由表及里地分析融合新闻生产下的全能记者,那么就要考虑他们同传统记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新老记者们“背包”里的东西不一样了,各有各的秘密。全能记者们不仅要给报纸写稿,还要为网络供稿,说不定要给广播电视台提供音频和视频新闻,闲时还要将花絮、感想和图片发送到博客、微博和微信。《新周刊》主笔闫肖锋就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记者获悉当天有一桩交易,他可以先给华尔街日报网站写个短稿,发个视频,以体现速度和时效。然后,他可以为报纸写一篇有深度的长文。因此,今天的美国记者采访,通常要配备音频视频录制设备等多种工具。”®事实上,全能记者最显著的不同,也是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先进的制作和传播设备开始的。1.数宇化办公设备电脑是数字化办公必不可少的,也是全能记者最基本的配置,外出采访时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只照相机、一只好手机是必需的。如果将全能记者比喻成一个单独作战的士兵,那么要强化士兵的单兵作战平台、提高单兵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那就需尽量为单兵配备尽可能完备的武器系统,而最基本的武器装备就是轻薄、便携的电脑等设备。目前,在新闻现场记者用电脑直接完成文字稿的写作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很多网络新闻的报道几乎就是与新闻现场同步,全能记者不停地敲打键盘、同步摄像,将现场的新闻信息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即时滚动上传到网络平台。2.专业化的信息采集设备照相机、摄像机、采访机、微电脑、录音笔、闪光灯,全能记者抵达新闻现场要做到的不仅是能采、能写,还要做到能拍、能摄、能编、能评,没有专业化的信息采集设备,全能记者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009年,南方都市报全媒体第一批12台佳能5DMarkII器材的到位,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流媒体从以往的小型作战开始向全面铺开转型,从每周一期的视觉周刊同步上线流媒体,向主动寻找新闻源,拍摄当下热点的流媒体节目过渡。”®媒体采购专业化的设备开销固然不低,但是带来的是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新闻产品,尤其是网络新闻进人读图时代、视频时代,受众对于图片、视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设备变得必不可少。3.—体化的信息采集设备专业化的设备固然可以带来好的新闻效果,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那就是设备本身给全能记者造成的负担太重。一台专业的单反相机原本重量就不轻,再加上可能要另配的相机镜头、三脚架、充电设备等,同时由于设备价格不菲不得不随身携带,以至于当全能记者单独承担采访任务时很可能不堪重负。因此.国内外媒体都将智能手机作为了全能记者的标准配备。美国坦帕新闻中心创立之初就要求全能记者在采访时使用黑莓手机采集新闻信息,国内很多媒体更是将iPhone手机、三星手机作为全能记者们的时尚装备。于是乎在紧急情况下录音、拍照、摄像、编辑、回传都可以随手完成。今后,类似谷歌智能眼镜和微软智能眼镜都可能运用于新闻采访和信息发送。谷歌智能眼镜(GoogleProjectGlass)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智能眼镜,其外观类似一个环绕式眼镜,其中一个镜片具有微型显示屏的功能,产品具有智能手机所能提供的各类服务.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微软也获得一项眼镜实景放大技术新专利,通过局部透明的头盔式眼镜,该专利可以在眼镜镜片中显示实际场景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详细的实景信息,从而带来更好的外部视觉体验。(如图6-1所示)4.传统设备亦不可或缺而今,高科技的数码产品几乎将全能记者武装成为一个IT时尚潮人,iPhone手机做采访录音、单反拍照、便携DV摄像,于是笔和纸成为最不容易被用上的设备.几乎被遗忘了。更重要的是,相比髙科技数码产品的便携易用.做笔记所需的速记、简记甚至记者所必需的脑记技能也都几乎被新生代的全能记者们所忽视。然而.面对采访的一些特殊情况.最传统的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最传统的设备也是最可靠的设备。譬如,在遇到一些不配合的采访对象时,这些高科技的采访设备反倒成了累赘。一方面可能会造成采访对象的逆反情绪直接导致采访失败,另一方面可能造成采访对象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言谈过于谨慎,反而影响采访效果。而传统的脑记、笔记,则更能让记者在同采访对象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进对方打开“话匣子”,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笔者在做记者时就曾亲眼见到这种场景:一位年轻记者一到采访现场,未经当事人同意就用iPhone先给他拍照,然后就要录音、录像,这种不尊重对方的行为,导致对方非常反感,最终采访也以失败告终。可见,全能记者在提升了自身装备水平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采访对象需要一个心理接受的过程,采访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注意人与人沟通的细节,而不是盲目地将这些设备施展出来。.5.“背包’’之外的秘密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新闻信息可以及时传回,类似3G、WIFI、卫星通信等高速信息传输设备也成了全能记者的标配。也就是说,全能记者不管置身何处,都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将采集的新闻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编辑部。购买箱包电视直播设备、移动直播设备、卫星新闻采访车、电视转播车等,是许多电视和网络媒介进行大规模、长时间、全景式的新闻直播报道的必置设备,也是当今社会媒体应对突发性或危机性新闻事件、提高媒体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不远的将来,无人机也将加人新闻采访队伍。据阿根廷《文摘报》2013年3月1日报道:美国密苏里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宣布,它们正在研究将无人机用于新闻报道和无人机新闻实验室,这两个跨领域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制造出能够在记者无法进人的地方完成新闻报道任务的无人机。项目发起人、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新闻与大众传媒学院马特•韦特说:“当前,新闻记者面临两大问题。首先是观众对网络上独家视频报道的胃口越来越大,而这些视频所需成本不低。其次是从自然灾害到华尔街抗议活动,记者亲临新闻现场都受到限制。”这些因素让无人机成为新闻报道的理想选择。伊比利亚美洲新闻基金会新闻伦理学专家哈维尔•达里奥•雷斯特雷波认为,无人机将为新闻报道带来很大便利。无人机可以将记者从最耗时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将更多精力投人到新闻的分析、求证和提炼工作中。最新的机器人已经用于新闻报道写作。近年来,《福布斯》杂志等媒体的编辑室已开始使用美国叙事科学公司(NarrativeScience)发明的同名软件来报道经济和体育新闻。这种软件可以用来分析市场行为数据或棒球比赛计分等信息,从中找出趋势,写出的新闻与真人创作如出一辙,每天都在各大网络媒体上产出报道。尤其在体育报道上表现抢眼,机器人在比赛结束“那一刻”写出来的总结性报道很快就成了各个网络媒体体育板块拥有最高点击量的文章。叙事软件公司创始人克里斯蒂安•哈蒙德表示:“当信息量呈指数增长,公司需要更高效地使用、理解手中的信息并使之转化为财富。叙事软件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创作出叙事连贯和使用方便的报道,帮助公司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信息。”三、全能记者的能力素质博客、微博、微信、草根报道,以及“众包”商业模式和计算机写作的文章的确都在为新媒体传播做出贡献,但是它们在挖掘重要新闻时却不可能取代职业记者。如果大量重要工作由业余人士或机器来做,那就不能成就精彩的新闻报道.而没有精彩的新闻也就不可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作为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全能记者,其装备的提升只是表面的.融合新闻生产中记者能力的提升才是生产精彩新闻的根本。这其中既包括了作为新闻记者的基本能力,譬如正确的新闻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严格遵守、对新闻时效性的不懈追求等。同时.作为融合媒体时代下的全能记者,他们操作更为复杂的仪器设备.向不同的媒介平台供稿,还要适应新时期受众挑剔的眼光。因此,作为社会真相告知者、精彩新闻生产者和社会变动解释者的记者或全能记者,他们的角色不能被归结为可以被取代的一群下岗者,我们需要的是一大批全职全能记者,去报道某些地方的某些不想被人报道的事件。1.技术全能融合新闻生产中的全能记者之所以被称为“全能”,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是技术上的“多面手”。在融合新闻采访中他们不但要运用传统的纸笔,还要拍照、摄像。对于全能记者而言,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新闻信息采集中的多种数字化设备的熟练掌握。这看似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能力,但是在新闻采访的实际操作中却并不容易。因为,全能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所承担的职能,既是文字记者,又是摄影记者,同时还是新闻摄像,对各种采访设备的运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时进行、相互统一的。全能记者需要在新闻采访时,甚至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既获取文字新闻所需的素材,又获取图片、视频和音效等多媒体新闻素材,缺一不可。南方都市报的一线全能记者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制作《苦涩的孝道》作品时,素材来源于一次突发新闻采访,记者经过一天的拍摄,基本的图片框架已经建立。但采访后却发现,缺少很多声音和视频元素。于是,记者又数次前往那个城中村补拍、补录视频、声音、环境图像等元素。”因此.全能记者的技术能力并不仅仅是懂得如何使用设备.还要懂得如何兼顾各个设备的不同特点,重视新闻采访中静态与动态细节的捕捉。全能记者在新闻的后期生产中同样也需要技术能力的支持。他们不仅要掌握简单的数字化办公软件,作为摄影记者他们还要有专业的图像处理能力,作为摄像他们又要具有视频的剪辑与编辑能力,甚至他们还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用于网页新闻的编辑与上传。更为重要的是,各种不同的数字化设备与技术之间其实是融会贯通的,在特殊情况下,全能记者还要有综合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譬如,全能记者郭起豪就曾经介绍过自己在没有3G和GPRS信号的四川灾区是如何将新闻稿传回编辑部的故事,并感慨:“幸亏平时对智能手机的熟练操作救了场,没有耽误报道。”2.意识全能当然作为全能记者,仅有技术上的全能显然是不够的。全能记者所要提供的新闻信息不再是面对一家媒体一种平台。融合新闻的生产是要求制作出来的新闻产品一部分可以在传统的纸媒作为新闻发表,一部分可以作为网站的内容发布,还有视频、手机报等多渠道、多平台。因此,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就必须有一种融合媒体意识,“要认识到不同读者群体对于媒介会有不同的选择,同一条新闻,以报纸的特点应该怎么亮相,在网络或者手机上发布又应该呈现出怎么样的一种形态”。譬如,在报刊发表的新闻稿可能更加严肃、更具深度;在网络发表的新闻内容可以提供更多的原始资料,可以范围更广.更加活泼;而手机报就更强调信息的简短、易读、易懂。记者对受众的理解也要与时俱进。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受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思维方式上,今天的受众具有更强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已不再将主流媒体视为唯一的、可靠的信息来源,对新闻的理解也不再是单一的、直线的。在行为方式上,他们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新闻生产者和提供者。在信息接受上,当下的网络浅层阅读正逐步取代过去的纸媒深度阅读,视听写画的多任务(Multitasking)正逐步取代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的单任务.“用事实说话”的铁则受到拷问。“研究表明,带有情感的新闻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更容易被人们记住。记者不隐藏自己的情感倾向,反而会使读者更愿意相信。而且,在博客、微博这样的新平台上,带有个人感情的报道更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人称。第三人称毫无疑问是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但人们发现,用第一人称讲新闻,会使受众感到更有人情味,感到是在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媒介进行交流。”同时,文字新闻、图片新闻、视频新闻也有各自不同的新闻意识,因此作为全能记者需要熟悉和适应这种不同新闻意识下的融合新闻生产。3.风格全能融合新闻生产时期对全能记者的能力要求还来源于受众,“网络创造了新的传播方式,个性阅读受重视,感性内容受追捧”®。与传统媒体时期不同,一方面,受众原本狭窄的信息获取渠道被网络所拓宽,受众的视野开阔了,选择也变得日趋多样化.对于新闻报道的口味、兴趣也在逐渐改变。另一方面,融合媒体时代受众本位更加明显,精准化营销、个性化服务理念日趋深人行业运作。因此.融合媒体就要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定制性的服务,需要的将不仅是分门别类的新闻,而且要有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体产品的风格。在这一时期全能记者如果还是固守一种风格.不但会形成对自身多样化发展的束缚,也可能最终失去受众。“记者作为先进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应当先于受众改变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紧随时代变革与进步的步伐。”®全能记者更应如此,不仅要培养属于自己的领地,拥有自己的风格,有精通的领域,培养自己的个性化受众,而且要能够为不同的媒介平台打造不同风格的报道。譬如,针对印刷媒介的新闻报道可以更多理性;针对视频报道可以更多人情味;而针对网络报道可以更活泼,更具乐趣。不同媒体平台的多样化报道风格并没有一个定律可以去遵循,这就要求全能记者对于新闻报道风格不能失去不断尝试的热情与勇气,不能失去不断学习和借鉴的能力。多关注同行们的大胆创新,多留意受众的喜好兴趣,同时加强摸索与尝试不失为拓展报道风格的好方法。四、全能记者“全能”在哪里“全能记者”“超级记者”这些响亮名头的背后,媒介融合语境下的记者们到底有哪些非凡之处?“肩上扛着摄像机、胸前挂着照相机、口袋里装着手机、背包里是无线上网本、手上拿着录音笔……他们既是记者、编辑,也可能是播音员、主持人;既可以为报纸工作,也可以是电视台、网站、电台的记者……多么神奇的一个职业,他们什么都会,无所不通、无所不能,简直就是万能记者,记者中的战斗机。”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的陈国权教授不无讽刺地描述了万能的“超级记者”。但是,事实上这些恰恰是全能记者的“超级”所在,他们就如同好莱坞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们一样无所不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而除此之外,全能记者的“超级”还体现在他们的超级影响力和号召力上。全能记者是一个个全副武装的“单兵作战平台”,他们以个体战斗在新闻一线,他们全方位的“作战武器”让他们掌握最丰富的一手新闻素材,他们独一无二地置身于新闻现场,他们的亲身体验与记者身份,让他们掌握了最权威的新闻话语权,他们成为现场唯一的报纸供稿员、新闻播报员、评论员。他们的文字稿、图片被报纸网站的受众所阅读观看,他们制作的视频、音频被电视广播所采用,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全能记者们个体的声音通过整个融合媒体平台被放大、强化,他们亲历的故事被受众所记忆、接受、传播,甚至他们本身也成了新闻的一部分。这些都使得全能记者有着超过传统记者的社会影响力,而这种社会影响力还可以通过全能记者在微博、博客、论坛等网络空间与受众之间的私人互动再进一步扩大,让全能记者成为记者中的明星,真正的超级记者。五、全能记者的传播特点全能记者是传统新闻行业融合化发展下的产物,是融合新闻生产得以进行的基础,也是新闻从业者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调整与强化。综合而言,我们可以将全能记者的传播特点归纳为以下三方面。1.快速反应,速度第一融合新闻生产诞生的一方面原因就是改变传统新闻生产中的周期性延迟。全能记者更是为了解决新闻时效性问题应运而生的,他们在接到新闻线索后可以单枪匹马赶赴现场,抵达现场后他们的设备可以保证新闻素材第一时间传回编辑中心,供给时效性最高的网络媒体使用。譬如,坦帕新闻中心对于全能记者的要求就是在抵达新闻现场后,首先用黑莓手机拍摄新闻图片发给旗下新闻网站。同时,全能记者所携带的移动办公设备也可以保证以最快速度向其他媒体平台提供新闻素材。2.能力全面,产品丰富传统新闻记者往往专业性较强,媒体中文字记者只负责采写文字报道,图片由专业摄影记者提供,视频摄像、声音采集、编辑剪辑这些工作更是有不同媒体平台的区分。全能记者则能力全面,不仅什么都能干,而且可以为不同媒体平台提供相适应的产品类型,一个新闻事件不同媒体平台共享一名全能记者,这正是全能记者的优势所在。3.角色多样,综合影响新闻采访、摄影、摄像都由全能记者一人承担,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全能记者还要承担新闻产品的后期制作,编辑的角色也可以由全能记者完成,甚至很多网络新闻的发布工作也是由全能记者一步到位。与一系列工作相伴的就是全能记者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融合媒体所带来的全方位、全覆盖的巨大影响力。

判断题 校对:从事新闻出版过程中校对供写作的专职人员。

判断题 完成图书正文全部校对工作并正确改版后,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索引编制。

判断题 新闻诽谤:美国法律研究会编辑的《法律的重述》所下的定义为:“无确凿的证据而散布他人不真实的事实并损害他人的名誉”;“传播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使其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或有碍其与第三人的往来。”诽谤罪的确认,在西方国家一般有四个条件:①特定的对象,可以让他人确认的对象,不是泛指;②歪曲、夸大、捏造事实;③必须含有恶意;④公开传播,造成对象的名誉损害。在中国,诽谤罪称作新闻侵权,又称作侵害名誉罪。判定的主要标准有两条:①报道是否真实;②是否有借机诽谤诋毁的内容。

判断题 网站的主页面以及网站的各个频道的主页面大部分是通过标题得到展示的,网民上网首先看到的是各个频道的页面,其次是网站的主页面。因此,利用好网络稿件标题,正确于网站页面的美化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判断题 结合“抢盐风波”谈谣言的控制策略(1)谣言的含义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谣言的传播往往和两个条件有关系,一是问题的重要性,二是证据的暧昧性。问题越重要,证据越暧昧,谣言的传播就越厉害。(2)抢盐风波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突发9.0级大地震后,位于本州岛福岛的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出现核泄露;由于外界盛传服用碘盐可以抵抗核辐射,从而引发民众大量抢购、国积碘盐。舆论在线上短时间内迅速引爆激发公众的恐慌情绪,极容易引发社会动乱。谣言凶猛,广东省多个部在短时间内迅速对舆情作出了回应,行政介入与权威信息发布多种手段形成立体辟谣渠道,一场席卷全国的公共危机在小到两天的时间内迅速平息,这场政府应对舆情的示范战,被媒体称为“短命谣言”。(3)谣言的控制策略①在“抢盐风波”开始之前,正值日本核泄漏的关键时期,各种媒体争相报道与核泄漏有关的消息,这使得“防辐射”事件的新闻价值迅速提升,而各种媒体对于西方国家抢购含碘药品的报道,为“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谣言的滋生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扩散谣言,而广大民众在关注自身健康的情况下,纷纷“从众”,因此,谣言经微博、论坛、聊天工具等“自媒体”传播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盐运动”就展开了。②通常情况下,如果事件没有新闻价值,那么一般不会滋生谣言,在某种程度上,大众传媒越突出某信息——尤其是突发性事件消息,该消息越要承受更多更严重的歪曲。当事件对个人的生活有重要影响而又缺乏有关该事件的消息,或即使有也容易使人在主观上产生分歧的时候,谣言便开始流传。这种分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新闻没有报道清楚,有时是得到有关该消息的相互冲突的描述,有时则因为个人对该消息的理解力的原因所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控制谣言:a.对有可能滋生谣言的新闻注重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奥尔波特认为:“谣言在缺乏新闻时滋长”,的确,在抢盐风波中,核泄漏引起民众恐慌,而媒体又在传播西方一些地区抢购含碘药品的新闻,在民众不清楚到底含碘物是否能防辐射的情况下,极易引起误解而滋生谣言,假设对于西方抢购含碘药品的报道,我国新闻媒体能及时请权威人士解读这种抢购的盲目性,对防辐射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和评论,很有可能就不会导致后来“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谣言的扩散。b.媒体快速反应,持续、反复发布准确信息如果危机不可避免,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避免流言四起和社会恐慌,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在有些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由于事件本身和公众的密切性,使得完全阻止谣言的扩散与传播不太现实,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谣言开始扩散之初,媒体快速反应,尽早抢占舆论制高点,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并且要持续、反复播报信息,使准确信息在量上压过谣言,进而使那些谣言“传播者”在信息压力之下产生趋同心理,趋同于准确、权威的信息,从而实现谣言的传播控制。c.开启开放性的对话机制,堵不如疏,采取官方与民间的渠道开放,譬如开启政务微博、官方微信等通道进行全方位沟通,把信任断层链接上。d.从长远角度看,一方面要对于网络舆情要建立起危机预警系统,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自净功能,通过公共人物的理性呼吁和网络纠错系统来净化谣言,才能快速地、自然地将谣言控制在萌芽状态里。

判断题 在不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改变焦距的镜头称变焦镜头。

判断题 在我国,优秀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品质;(1)广播电视节目的含义。广播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广播电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结构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2)优秀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品质①舆论导向正确,符合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力一针,富有时代特色;广播电视媒体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而且传播迅速及时,深受群众欢迎,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新闻媒介能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真理之声、正义之声,能不能正确传达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舆论,化解矛盾,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不要舆论监督,而是要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和质量。正确的舆论监督,就是新闻媒介审时度势,采用恰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将某些社会矛盾、问题、现象揭示出来。②题材重要,主题鲜明,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在新闻价值中,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人们天生就对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感兴趣。抓好一个重大选题,要从多侧面、多角度选材,要多工种、多环节配合,使其具有相应的表现手段,具有深刻的内容,产生深远的影响。③内容真实,细节准确,现象与本质相统一;这是新闻真实性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中的事实小仅要准确,而且要全面客观,要符合事物的总体面貌。④信息含量丰富,内涵深刻,能给人以较多的思考和启迪。新闻作品应当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信息,这是受众的普遍要求。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有才能的记者往往能比其他记者采集到有关这个事件的多种信息。例如,报道国际贸易谈判,有的记者只报道当事双方何时何地举行了有关某项争端的谈判的信息,而有的记者却不限于此,还提供了争议焦点,哪些问题取得进展或达成协议,哪些问题还在讨价还价的信息等。⑤作品应有较强的时效性,并且注重时效性与时宜性的统一。时效性是指从事件发生到新闻发布之间的时间差。时宜性是指新闻报道在考虑时效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其发布的时机,即选择所发布的新闻对社会能产生最佳效果时报道。对于可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和能作出快速反应的突发事件,只要符合全局利益,就要抢发快发。当时效性与真实性或时宜性相矛盾时,则应舍时效而取真实或时宜。⑥作品应富于创新意识,体现媒体特色。创新意识在新闻作品中表现在创意新、角度新、形式新、语言新、运用新颖的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但究竟如何创新,不同的新闻媒体也都各有侧重点。文字作品的侧重点是精心打磨语言,广播作品是在音响上作文章,电视则应以形象取胜。应该看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的知识水平、审美品位不断提高,新闻工作如果不去创新,陈袭旧有模式,是不会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