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

题库预览

判断题

【答案】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均源于西方。

  (1)记者招待会的渊源

  美国白宫总统的记者招待会,大概是从总统接见记者脱胎而来的。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称之为“招待会”,伍德罗·威尔逊时期,记者招待会已形成制度,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举行记者招待会最多的总统,肯尼迪总统把电视实况转播引进了记者招待会。现在美国总统直接出面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次数不多,但白宫的新闻发布会却经常举行,由总统的新闻发言人主持,先发布新闻,然后回答记者提问。

  美国总统重规记者招待会,有这样几个原因

  ①利用记者招待会宣布政府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以及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出反应, 以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广为传播。

  ②通过记者招待会,可以了解舆论民情,并控制、引导舆论。

  ③记者招待会也是展览美国式民主和新闻自由的一个窗口。

  美国白宫总统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有许多“文章”,并非对所有记 都“一视同仁”。有材料介绍说,第一排总是为 ABC,NBC,CBS 三大电规网和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等记者占据; 第一个站起来提问的总是驻白宫资格最老的记者,总统的助手们往往在会前授意白宫记者提总统准备好的问题。一般地方报纸和外国记者很难得到提问机会。

  (2)我国记者招待会的起源和发展

  建立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制度,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表明我国对舆论作用的重规以及党和政府在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化、透明度增强。

  ①解放前,在国民党统治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普遍运用记者招待会这种形式发布新闻。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和谈期间,中共代表团负责人周恩来就经常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共对和谈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谈的阴谋。

  ②解放后一个较长时期,运用记者招待会这种形式发布新闻少了。

  ③改革开放后,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才逐渐多起来,而且形成了制度。天津市人民政府是最早建立记者招待会制度的地方政府。从 1981 年 5 月起,天津市人民政府经常举行记者招待会, 还组织记者到现场去开记者招待会,并把记者招待会和参观访问起来。

  1983 年 3 月 1 日,我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宣布,从这一天起,外交部将经常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我国对国际问题的态度,宣布重要外事活动等。从那时起,外交部是国务院各部、委、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最多的一个部。国务院其他部、委、局和人民团体在 1983 年 4 月以后,也陆续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⑤每年一次的“两会”,都欢迎中外记者参加。会议期间必举行多次新闻发布会,安排有关官员和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情况,答记者问,同时用电视作现场实况转播。

⑥新闻发布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度出现过多过滥的情况。1992 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问题发出《关于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问题的通知》。1993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纠正新闻发布会主办单位给记者赠送礼金及有价证券等不正之风又作出规定。这对新闻发布会有序而健康地进行,起了重要作用。

判断题

在新闻敏感问题上,无产阶级新闻观与资产阶级新闻观有何异同?

西方记者的新闻价值观和判断新闻的标准与我们不尽相同,但强烈的新闻敏感是西方记者的长项之一。资产阶级的新闻观认为新闻敏感是“天生”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新闻观; 相反,无产阶级的新闻观认为记者的新闻敏感是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出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新闻观。

  (1)新闻敏感问题上,资产阶级的新闻观

  ①美国有影响的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他著的《新闻学原理》一书中讲到,一个没有“新闻感”的人,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但在新闻敏感的来源上,却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一方面, 他把“新闻鼻”(资产阶级新闻学著何把新闻敏感称作“新闻鼻”)看成是“天生的”:“新闻觕者需要有一种天生的鉴别力,判别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另一方面,他又说“新闻想”是 可以用训练及经验来培养的。

  ②一些新闻学著何则干脆认为“新闻嗅视”是记者的“第六天性”,“这种嗅视对于某些有天才的人几乎成为一种天性”。把新闻敏感神秘化,陷入了唯心的泥潭。

  (2)新闻敏感问题上,无产阶级的新闻观

  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新闻观来观察,新闻敏感并非记者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出来的。在中外记者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做记者的时候,就连新闻的基本知识也不具备,可是经过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终于成为具有很强新闻敏感的记者。这个事实有力地否定了新闻敏感是“天性”的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