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一、数字化(显著技术特征)
1、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数字化特征拓展了传输手段、接收终端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2、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间的壁垒,使得同一内容有了多介质传播的可能,大大增强了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联性,传播呈现立体化、全景式的特点,媒介融合得以可能。
3、为海量信息传播提供基础。
二、交互性(本质传播特征)
一方面,传播方向和整个信息形成过程的改变带来了信息控制力的变化。
另一方面,交互性还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
三、超时空(外部效果特征)
1、传播上的快捷性和时间上的自由性
2、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第五、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作为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一是向有一定经验的记者请教。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送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判断题 乐凯胶卷是美国生产的。
判断题 模式示范理论认为,大众传播能够描述模式化的行为。受众与媒介内容的接触,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学习的对象,可以从中学得一系列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人们处理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永久性方式之一部分。也就是说,媒介内容对受众的行为具有模式化的示范效果。
判断题 什么是三角形原理?三角形原理有那些变化形式?什么是大三角形布局:①【定义】当我们在拍摄两个人的交流场景时,在他们之间有一条无形的关系轴线,也称作关系线。在关系线的一侧可以选择三个顶端位置,这三个顶端位置构成了一个底边与关系线相平行的三角形。摄像机的机位可以设置在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端位置上,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三角形机位布置,这就是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②外反拍、内反拍、平行三角形,大三角形;③外反拍布局、内反拍布局,平行三角形布局可以形成多样的大三角布局。
判断题 试述通讯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和消息一样,通讯也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报道文体。通讯所报道的内容都是真人真事,“真实存在”、“真人真事”是通讯立身的根本。通讯既然属于新闻报道文体,就必须符合新闻作品的内在规定性:第一要真实;第二有时效性;第三,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1)通讯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与消息一样,真实性对通讯的限定是同样严格的。凡通讯中报道的人和事,包括细节、情感、心理活动等,无一例外地受着真实性的制约。每一个细节材料、描述心理活动的素材都必须来自实地的采集和访问,不允许记者做一点虚构。生动的素材,包括现场画面、当事人的语言都会转瞬即逝,它们的获取只有两种可能性:①记者要判断或追随新闻的“生长点”,力争当场捕捉。②记者在事后通过对知情人、目击者的访问,凭借他们的回忆和再现表述来获取这些素材。“笔下生花”、“创作细节”违背真实性原则。(2)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时效性是对新闻作品的基本要求。尽管通讯篇幅长、内容详细、完整,采写需要的周期长,但因其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处于“现在时”的新闻人物。因此必须讲究时效性,有的甚至相当严格,例如报道体育赛事的通讯作品,常常与相关的消息同时播发。(3)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检验一篇通讯能否成立,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是看它是否有传播对受众有用的信息。无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通讯的内容必须具有一个新闻价值的“内核”,必须为受众所关心,写人物要能够打动人,写事件要能启发人。如果这个人或这件事的新闻价值,即“新闻眼”找不出来,最好还是不要动笔写。因为,偌大的篇幅,偌大的采写工作量,必须找到他存在的依据——传达为受众所关心的新事实、新观念、新信息,否则,写出来难免“吃力不讨好”。
判断题 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意义1.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使采访更加深入。2.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应对采访中遇到的困难,在关键的时刻提出精彩的问题。3.资料准备能够帮助记者在报道中避免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4.资料准备还能帮助记者获得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1.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采访对象的简介。采访对象的专长、主要贡献或专著,曾产生过什么影响,在同行中的地位,别人有过什么评价或传说等。采访对象的特点。分析采访对象与所采访的问题有何利害关系。2.了解关于新闻事实(事件)的背景材料。新闻事实(事件)的背景材料:是指与新闻事实有联系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地理特征、科学知识等过去时的材料。作用:能帮助读者了解所报道事实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可以增添新闻的活力和厚度。3.了解一些与新闻事实(事件)相关的理论知识。三、资料准备的渠道1.查阅相关资料2.检索相关传媒的报道3.进行预采访4.平时持之以恒的长期积累四、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西方学者和记者有一种说法认为,访前准备要遵循“十比一”原则。“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
判断题 比较两家经济类报纸在受众定位、内容设置方面的异同。《经济日报》不《经济观察报》同为经济类专业媒体,以报道经济生活为主要任务,以关注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读者为自己的受众。但根据各自媒介功能的不同,又在各自笼统的受众定位、内容设置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分。(1)受众定位的异同作为由国务院创办、中央宣传部直接管理和领寻的一份报纸,《经济日报》向来定位为“中央级以经济宣传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大报”,是党和政府关于经济信息最权威的新闻发布与宣传窗口。这样的媒介功能决定了《经济日报》的受众定位是:更加关注国家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宏观发展,时刻紧盯我国政府部门关于经济发展各种政策、路线和方针的变化,以此来保证自己日常的经济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多趋势相吻合的一个读者群。这个读者群的构成主体主要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各大型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以及对国家宏观经济密切关注的人士。而作为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上以财经内容为主要报道题材的一支新军,《经济观察报》不再追求面面俱到的读者群,而是将读者对象层层细分、逐步筛选,最终把报纸的品牌明确定位于中国本土具备最令人心动的现实消费能力的高端读者,即有财富、有权力、有思想、有未来的青年工商企业者和有志加入经济领域的青年学生。(2)内容设置的异同作为中央级以经济宣传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大报,《经济日报》更加侧重于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全面性与综合性,着重余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与行业发展多方面、多局次报道,既有新闻性消息,又不乏解释性报道和深度报道。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它以综合性应对专业性,以全国性、全球性应对区域性,以原则报道应对大规模“信息批发”和“信息复制”,以新闻化应对杂志化,以权威和深度应对海量和时效。而《经济观察报》拥有一个明显年轻化、新锐化的读者群,因此其内容不像传统的经济类报纸那样以报道市场和政府的某一动态为主,而是把更主要的报道力量延伸到和市场最前沿紧密相兰的资本、产业、技术、管理、人才等多个方面,并联系政治和国际方面的相关点,直至将内容扩展到其主流读者群的生活方式上去。内容设置具有明显的时尚化、年轻化、个性化、新锐化的特点。
判断题 订阅号中主体类型为个人的账号不支持认证,其他主体的订阅号和服务号均可以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