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试论述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通讯与一般记叙文不同之处在于:通讯属于新闻作品,要迅速而真实地反映现实,因此在表现手法上又具有直接和实在的个性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叙述的直接性

通讯写作中,叙述的直接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开门见山,直奔主要新闻事实

有时,直接交代新闻的五要素或六要素;有时,直接交代记者采访目的和采访过程;有时,直接交代事件的影响、后果等。

②上下连接,过渡照应

通讯中故事与故事之间,场面与场面之间,以及开头与结尾等上下文之间,都常常需要用直接叙述的方法把它们组合起来,连接成篇,以体现作品的完整性。

③简要穿插,对比衬托

通讯要写得丰满厚实,读起来有味道,能引起一些思考和联想,就需要有适当的穿插、对比、衬托。而这些穿插部分、对比部分、衬托部分,又毕竟不是主要的新闻事实,都不能成为文章的主要展开部分,不必详细具体地描绘。于是,就用直接叙述的方法作简明的交代。

(2)描写的直观性

通讯写作的描写,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为通讯是记者直接采访的详细材料的记录,特别是许多现场采访的材料,更具有新闻感、现场感。人们读通讯报道,就是为了从通讯报道所反映的一个个真实的侧面中去比较直接地了解新闻现场的实况。因此,通讯报道中,常常强调要有目击式的采访、目击式的描写。

通讯写作中,描写的直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记者亲眼所见,如实写来。描写,简要清晰,实实在在,可感可触,都是现场目击,稍有疏忽,就观察不到。

②事后采访,重现场景。有许多事情不可能在当时就采访到,就要靠事后深入采访,然后把当时情景如放电影一样再现出来。

③记者出场,进入事件,成一“角色”。通讯写作中,记者的出场是常见的。记者出场有时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现实生活,可以把见闻写得具体生动、真实可信。在许多情况下,记者可以成为新闻事实的见证人。有时,由于记者采访调查的艺术,还可以推进新闻事件的发展,扩大新闻线索,挖掘蕴藏在事件深处的材料。不少成功的通讯报告,都有记者出场,介入事件,成为新闻事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

(3)议论抒情的实在性

通讯要写人记事,要描景状物。这些都是主要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有所议论有所抒情。但是一般地说,这种议论和抒情的笔墨都不宜太多、太明显,而应将它们寄于新闻事实的交代之中。写作时,常常从三方面入手:

①寄情理于人。就是以深含感情的语言,深含见解的语言去描写人物,把对人物的情感和认

识凝聚笔端。

②寄情理于事。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时,情不自禁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自己对事件的认识和感情。

③寄情理于物。就是作者在描述某一物件时,将浓郁的情怀和深刻的认识,融入描绘的笔端,表现出鲜明的爱憎。

(4)对话的实录性

在通讯写作中,各种对话极为常见,使用得相当广泛。许多访问记、记事、小故事都是用对话作为主要形式的。在其他一些通讯作品中,常常也少不了用对话穿插其中。这说明,对话是通讯写作手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讯写作中的对话,应该是实录的。人物在当时当地,说了什么,怎么说的,都必须如实反映,不能生编硬造,无中生有;也不能添油加醋,随意夸大。真实、自然是通讯对话实录性不可或缺的两个内质。通讯对话的实录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直陈其言,不改其貌

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有改用作者的叙述来表现的。这种改写的方法,虽然近似复述原话,却也有明显的主观色彩。通讯作品的对话,却往往是直陈其言不改其貌,即使是为了叙述,也照实直搬。

②实话实说,突出个性

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是要进行大量加工和提炼的,只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作家往往可以杜撰出来。通讯作品中的对话,虽然不是真实人物每一句话的罗列,但也要进行一定的剪裁、加工,并且能够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素质:(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新闻工作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也是一个有风险的工作。新闻工作会造就一批而且也需要一批在社会上有名气的记者,但新闻工作也同样需要有更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无名英雄。新闻工作的这一特点,就需要任何一位立志从事新闻工作或正在新闻工作岗位上的同志十分热爱党的新闻工作,需要有一种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党和人民利益而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的方针政策是搞好宣传报道的一个依据,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但要在实践中去考察它执行的情况,而且还要从理论上去正确理解它、把握它,然后才能恰如其分地宣传它。(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新闻事业必须真实地、迅速地反映现实的变动,因此,新闻工作者应始终与实际、群众保持经常的联系。在新闻工作中,和实际保持联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蜻蜓点水”,关起门来想点子,凭着经验吹路子,跑到下面找例子.这种联系只是表面上的接触,并不叫“深入”。这是新闻、评论中平庸之作的致命伤。另一种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长年累月地深入下去,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了解现实的变动,反映人民群众的生动活泼的创造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意见、呼声。后者才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好作风。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还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增强了对群众的感情,产生了真诚地为群众服务的愿望,说群众想说的话,与读者共悲欢哀乐、甜酸苦辣,打成一片,真正成为群众的耳目喉舌。邹韬奋以他在《生活》周刊上的小言论出名,这个小言论最大的特色就是抓住了群众当时最关心的问题,而且以最通俗的群众语言像朋友谈心那样来写作。(4)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在目前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媒介急需一批学者型的或称专家型的记者、编辑。这批记者、编辑应有广博的知识,又在某一专业,如金融、经济、法律、农业、体育等领域有一定的造诣,成为里手行家。尤其在报纸的深度报道、电台的新闻透视等栏目中更需要这样的学者型记者、编辑。(5)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一名编辑、记者,不仅应该精通一行,而且应该样样都能拿得起来,包括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包括各种新闻体裁,如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调查报告等。新闻工作的实践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一专多能的记者、编辑来。当传媒进入数字化时代,更需要有一专多能的记者编辑,而且一专多能有了新的内涵。数字化媒体是多媒体的融合。所以,一名记者不但要有采、写、编、评的能力,而且文字编写、视频、音频、照片拍摄都能拿得起,还要能出镜,在现场播报新闻。这是一种全能型的记者。数字化媒体还特别需要专家型记者。在全球化时代,在高风险社会里,突发性事件层出不穷,各种现象光怪陆离,让人眼花缭乱。这特别需要对此做出解读,有深刻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可以说,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信息不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真知灼见。以上五个方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了上述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新闻工作者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任务,才能成为党的宣传员,人民的情报员,历史的记录员。

判断题 摄像机焦距不动,摄像机就没有焦距推、焦距拉运动。

判断题 两侧光又称夹光。光线是从被摄体两侧照明,两侧的主光亮度相等。

判断题 数据直接反映了公众号运营是不是健康,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有效。以及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

判断题 “无冕之王”一词出现于19世纪英国《泰晤士报》三多主笔时期。当时,被称为“大力神”的《泰晤士报》成为英国舆论的领袖。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称他们为“无冕之王”。后来,西方新闻界也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是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朋务的,记者很难或者根本不能摆脱这种格局。所以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有些西方记者自己也丌承认他们是“无冕之土”。

判断题 通讯结构总的要求是完整、严谨、巧妙、和谐。

判断题 议题设置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关于大众传播与受众对于现实生活中各项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判断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假说。它最早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觓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以赋予各种社会议题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检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大众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议事设置功能”理论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利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重要的作用。“议事设置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体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西方主流传播学长期以来来力图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人们面前。

判断题 135暗盒上的方块码在老式传统相机上不能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