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下则消息新闻背景插入方式:
中央领导对“母亲水窖”公益项目作出重要批示
由全国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电视台于2000年12月共同发起,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具体组织实施的“母亲水窖”公益项目,已实施近10年。10年来,母亲水窖公益项目已向西部为主的23个省区市投入社会捐款1.7亿多元人民币,修建“母亲水窖”12万多口,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300多处,使近160多万群众受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为“母亲水窖”公益项目作出重要批示。
中央领导同志在批示中,充分肯定了“母亲水窖”公益项目10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称赞这件事情办得好。中央领导同志在批示中指出,“母亲水窖”公益项目是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有效办法,也是扶贫济困、改善民生、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有益探索;不仅是解放农村妇女劳动力、促进妇女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是博施济众、汇聚爱心、播撒希望的德政善举。中央领导同志希望全国妇联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加强宣传,创新体制机制,吸引更多社会公益资金关注西部、关注西部母亲、关注西部缺水家庭,不断扩大“母亲水窖”公益项目的受益面;要求党政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母亲水窖”公益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对妇女发展的亲切关怀、对妇联和妇女慈善组织的殷切希望,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倍感振奋、深受鼓舞,表示一定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要求,以“母亲水窖”公益项目为平台,推动妇女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让更多的妇女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据了解,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于2010年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水利等部门的合作,在西部6省18个县进行“母亲水窖”公益项目的试点,并逐步推广。二是继续推进1+N综合扶贫模式,扩大“母亲水窖”的辐射效应,促进妇女及其家庭的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扩大资金筹集量,在筹集方式上由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四是加强与基层妇联的沟通协调,优化工作机制和流程,确保项目规范高效。五是加强对捐赠者的信息反馈,用足用好每笔捐赠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六是不断加强宣传,进一步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和品牌知晓度,为项目的发展进一步营造氛围,争取支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宣传办供稿)
本则消息的主题是“中央领导对‘母亲水窖’公益项目作出重要批示”,导语部分为前两段,第一段为背景段,此消息将背景段放在导语部分,为后文起了“鸣锣开路”作用,如果笔者不在开头不对“母亲水窖”进行介绍,那么当读者读到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的时候,必然是一头雾水。因此,此新闻背景的插入起了解释说明的作用,对于标题中出现的“母亲水窖”的一个急于解释,读者对母亲水窖的不了解,导致读者无从下手,更无法理解本则消息的主题。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1)正义感坚持真理,维护正义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在真理和正义面临威胁的时候,记者只能挺身而出,因为他们责无旁贷。坚持真理和维护正义的传统引导和支撑着新闻界运行,也给新闻界带来最高荣誉。(2)同情心真正的记者必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情心造就着记者敏锐的感觉神经,记者应该是敏感的,敏锐的感觉到人民的疾苦,社会的不公,不幸者的不幸,无辜者的无辜。同情心是责任心的基础。它关系到一个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关系到记者职业的实现。(3)勇往直前新闻工作是勇敢者从事的职业,而不是怯懦者从事的职业。记者需要具有采访消息的不可动摇的信心,随时准备遭遇拒绝、遭遇冷遇、遭遇嘲弄、遭遇无礼、遭遇侗吓、遭遇威胁。记者要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财富,包括自己的自尊心和生命。新闻记者面对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当其冲的考验与其说是智慧不如说是进取精神。(4)坚持不懈在新闻报道尤其是舆论监督类报道中要坚持不懈的把新闻采访和写作进行下去。(5)不断质疑、不断求证新闻工作者要做“怀疑主义者”,应该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可能构成新闻的事情提出疑问。不轻信别人,不轻信任何说法,不轻信任何没有经过证实的消息。让质疑贯穿在新闻采访的全过程,让质疑推动我们去追寻事实的真相。(6)积累知识知识是新闻敏感产生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变动的社会环境,新闻工作者要想及时识别新闻,准确判断新闻、真实识别新闻、深刻分析新闻,就必须努力学习,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专业工作能力。(7)勤于思考思考是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也可以说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同时,思考也将推进学习进入新的境界。新闻记者对任何一个事物都需要追问。要具有研究问题的能力、面对突然呈现于眼前的一切具有新闻性的陌生事物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8)为社会负担责任新闻记者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通过新闻报道对社会实行舆论监督,对于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给予关注和报道,要做社会大船前行中的瞭望者。以上素质是新闻工作者实现职业理想和追求的必要条件。
判断题 通讯写作要求(运用感人的抒情、深刻的议论、选用典型的情节,以及描绘生动的形象)来体现主题的。44
判断题 G·H·米德、乔治·赫伯特·米德: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1863-1931)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其主要成就是符号互动论和“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人们用于交流的符号及人们如何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①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②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判断题 版:报纸以页为单位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是报纸的阅读单元之一。版的主要特点是:集纳性、稳定性、独立性。
判断题 新闻作者的署名,不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
判断题 新闻评论的三大要素是什么?新闻评论的三大要素包括:(1)论点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它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论点是经过提提炼和浓缩的观念、思想,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宏观实际做周密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着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2)论据论据是指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论据由作者从宏观事实中直接或间接提炼出来,是论点提出的依据。论据可以分为两类::事实性论据与理论性论据。前者是对宏观事物的真实描述或概括,包括现实生活中典型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等;理论性论据是用来源于实践,并且也已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根据、证据。包括科学理论;国家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的言论;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宏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法则;古今中外各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佳句、炼语等。(3)论证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过程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相统一,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论证是评论写作的主要环节之一。其任务是使论据能够突出地说明论点,帮助读者理解论点的意义,相信论点的正确。严密的论证是使新闻评论具有战斗力和说服力的保证。
判断题 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判断题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指1956年出版的施拉姆等人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提到的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四种新闻理论,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共产主义理论”。这四种新闻理论描述了四种大众传播体制。(1)集权主义理论,产生于16,17世纪的英国,其主要目的是支持推进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在集权主义理论下,报刊可以公有或私有,但媒介控制非常严格,必须受政府控制。政府要对媒介使用者颁发特许执照并进行新闻检查,媒介是加强政府统治的工具。(2)自由主义理论,18世纪最先由英国发展起来,理论来源主要是弥尔顿、洛克等人的启蒙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等。该理论认为:报纸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真相,它不但不受政府控制而且还可以监督政府,同时具有告知、娱乐和销售的功能;报业主要为私有,任何有经济手段可以使用媒介的人都可拥有媒介。主张依靠观点自由市场,实行“自我修正”,和依靠法庭来实行媒介控制,是监督政府和满足其他需要的工具,是一个自由的意见市场。(3)社会责任理论,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该理论认为媒介除有告知、娱乐、销售功能外,主要用于讨论冲突,任何想表达某种意见的人都可以使用媒介,媒介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并受到社群意见、消费者行为、媒介职业道德的控制。它的前提是为大众服务,并以自由意识论中的自由原则与需求为核心,完全脱离了政府的控制,成为真正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成部分。(4)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于苏联。该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发展做贡献,特别要服从政党的专政;媒介受政府经济、政治行为及监督部门控制,归国家所有,只作为国家发展的助手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