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载《光明日报》1998-09-28)的结构特点:(1)这则通讯主要采用的是纵式结构,也称单线条过程链接法。全篇以“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这一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编排新闻事实和相关材料,围绕总书记的行程展开写作。
(2)纵式结构的时间标志在文章中体现得比较明显:文章开头的这句“听说江总书记要来小岗,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早早地聚集在村口路旁,热切地期待着那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写总书记到来之前的情况;后文中以时间为序推进写作的标志还有:“下午3时30分许,一辆面包车徐徐驶进小岗村”“走进小岗村包干到户20周年纪念展览室”“走出展览室,江泽民在参观了村里办的图书阅览室、农民文化科技学校后,又走进村民严宏昌的家”。
(3)以这样的结构安排,不仅能够吸引读者阅读下去,而且便于组织材料。以总书记每到一处的关注点为切入点,引出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既显得内容充实,又脉络清晰。
(4)对于这种有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报道,采用以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要线索的纵式结构小失为明智之举。
附材料:
总书记来到小岗村
新华社记者何平本报记者何加正
对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人来说,1998年9月22日这一天是一定要被写入历史的,正如小岗村人在20年前的那个冬夜,18户农民约定搞包干到户被载入中国农村改革的史册一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前夕,在改革开放20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专程来到小岗村,来到这个曾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地方。
这是一个明媚的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金色的阳光把沉甸甸的稻谷涂上一层金黄,也把丰收的喜悦写在了小岗村人的脸上。听说江总书记要来小岗,村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早早地聚集在村口路旁,热切地期待着那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下午3时30分许,一辆面包车徐徐驶进小岗村。热烈的掌声中,人们看到了走下车的江泽民总书记,看到了随行的温家宝、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
小岗村沸腾了!
今日的小岗村,向人们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通往村里的公路两旁挺立着翠绿的树木,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横贯村子中央,一排排农家的砖瓦房错落有致,颇具现代风格的小学校舍拔地而起,接收电视信号的抛物面天线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
看着这一切,总书记欣慰地笑了。
走进小岗村包干到户20周年纪念展览室,映入眼帘的一幅幅图片,真实记录了小岗村首创“大包干”艰辛探索的历程,浓缩了小岗村20年改革的巨变。
指着墙上的图表,当年的生产队长严俊昌向总书记谈起1978年底那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幕:迫于贫穷和饥饿的小岗村18户农民,聚集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在煤油灯的火光下,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约定干一件当时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包干到户。就这一个“包”字,使小岗村人终于结束了祖祖辈辈逃荒要饭的历史,也为中国农民闯出了一条发展农业、脱贫致富的路子。
历史小会忘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支持和倡导下,这种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迅速推向全国,“大包干”的星星之火很快形成燎原之势。当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同志肯定和支持了小岗村的做法,并在凤阳、在安徽得到推广。
“这就是你们那份字据吗?”总书记指着墙上那张按有18个指印的字据影印件,一字一句地大声念了起来:“……如此后能干,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要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到18岁。”
总书记一边念着,一边仔细观看这张已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字据。那一句句朴实而坚定的语言,一个个鲜红的指印,显示了小岗村人敢于向旧观念和旧体制挑战的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中国亿万农民走上改革之路的历史见证。
严俊昌告诉总书记,实行“大包干”后,小岗村当年就打了6.5万多公斤粮,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总和,第一次向国家交了2万多公斤公粮。他还念起当年农民编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总书记听了笑着说:“农民的语言简洁生动,一下就把家庭承包经营的好处说明白了。”
走出展览室,江泽民在参观了村里办的图书阅览室、农民文化科技学校后,又走进村民严宏昌的家。在院子里,总书记同当年在包干到户字据上签字的十几位农民围坐在一起,回顾小岗村不平凡的过去,展望中国农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经历了改革风雨历程的小岗村村民,见到总书记,心情非常激动。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总书记倾诉衷肠。
有的说:小岗村能有今天,全靠党的政策好。农民打心眼儿里感谢小平同志,感谢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有的说:虽然小岗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其他地方比还有很大差距,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迎头赶上。
有的说:农民最希望的就是家庭承包经营的政策不要变。只要政策稳,农民就有了“定心丸”。
望着眼前一张张质朴憨厚的面孔,听着一番番实实在在的话语,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我过去虽然没有来过小岗,但我一直很关注小岗,因为邓小平同志开创和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首先是在农村开花结果的,而小岗村又是率先进行农村改革的。家庭承包经营这一政策,要长期坚持下去,是不会改变的!”
总书记态度鲜明、铿锵有力的话语,使在场农民备受鼓舞和振奋,他们使劲儿地鼓掌,表达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这不只是我个人的意见,也是中央集体研究决定的。”江泽民接着说,“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而且30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再变。”
总书记的明确表态,再次引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笑声。
谈到20年前小岗村的18户农民冒着危险搞包干到户的创举,江泽民说:“在当年‘一大二公’的环境下,你们敢于包干到户,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你们靠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靠的是改革的勇气,靠的是团结的力量,靠的是穷则思变的精神,说明路是人闯出来的。”
严俊昌颇有同感地说:“当时真是把大家饿极了,不包干到户只有死路一条。”
讲历史的教训,谈改革的成就,话未来的发展,总书记同小岗村农民有聊不完的、说不够的话题。他勉励小岗村人,继续发扬敢试、敢闯的改革精神,再创新的辉煌。
江泽民告诉大家:中央特别关注农业和农村问题。现在要继续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全面做好当前的农村工作。同时要加强研究制定下个世纪我国农业的发展战略,促使我国农业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做好这些工作,意义很大。这次到安徽来,就是要做一些调查研究,也是来向你们学习。”
这时,安徽省委书记、省长回良玉提议:请总书记同当年参与发起“大包干”的农民们合影。江泽民欣然答应,并诙谐地说:“好啊,不胜荣幸。”随着照相机快门的掀动,一幅意义非同寻常的画面在这里定格,更深深地印在了小岗村人的心底。
小岗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这样一条鲜明的历史轨迹:从20年前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对小岗村的坚决支持,到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对小岗村寄予的殷切厚望,一根红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维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一种新技术,一种超文本系统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一种超文本系统,是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网页的社会性软件具有及时性、自主性、开放性、互动性
判断题 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及编后各有什么特点?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及编后为按语的三种表现形式,其各自特点如下:(1)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申视中称为编前话。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的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②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③应用:依托报道配写一篇文文前按语。(2)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与所依附的报道即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强②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避免传优播中的副作用;③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误,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与理解。(3)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其基本特点包括以下方面:①编后在发表形式上与前两种按语不同,它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善,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②编后在写作要求上与前两种按语有所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聍想呾倚题厖挥;③编后在功能上与前两种按语的侧重点不同:文前按语冠于文首,大多起强调、提示的作用;文中按语穿插于字里行间,大多起注释、点拨的作用;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④编后在运用上比前两种按语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合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判断题 互联网用户的小众化,碎片化趋势主要原因:社会结构分化;信息技术成熟小众传播特点1.传播主体和传播内容细分2.用户主动性增强3.传、受者之间的互动频繁,界限模糊1、小众化的积极面向:1.文化发展新方向一方面,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延续性发展,推动着“百花齐放”的局面。另一方面,小众群体是新的智慧形态的催化剂。皮埃尔·列维的“群体智慧”。2.经济增长新动力2、小众化的消极面向:1.“信息茧房”的扩张桑斯坦在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信息茧房”,即公众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获取信息,因而信息结构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久而久之,会置身于蚕茧一般的狭隘的空间。2.社会粘性丧失
判断题 快门速度越快,感光胶片受光量越大。
判断题 简述线条在版面设计中的作用。线条是除字体、字号以外,用得最多的版面编排元素。线条在版面中可以显示不同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势作用。重要的稿件围上框或线,能够引起读者注意,也是具有更大的强势。一般而言,围框,即用线条将稿件四周围成全封闭的形状,强势最大;其次是勾线,即将稿件周围的三边或两边以线条围住,形成不封闭的半包围形状,也能具有强势;再次是以平行直线勾勒稿件的上下两边,比不加线具有强势。此外,线条的形状和粗细小同,强势也小同,如同样粗细的线,花线要比水线有强势;同样是水线,反线比正线有强势。(2)区分作用。将稿件围框勾线,能将在版面上相邻的稿件分割开来。两条稿件之间用线隔开,不仅使它们在文字上不致混为一体,而且也表现了在内容上的区别。(3)结合作用。用线条将若干稿件围在一起,能够表现这些稿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4)表情作用。由于线条的形状和粗细不同,给予读者的心理感受也不同。一般而言,花线比较绚丽,水线比较朴实;在水线中,曲线比较活泼,反线比较深沉。所以线条能够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如内容趣味性强、报告好消息的新闻,可以用花线装饰,讣告性的新闻则用反线围框。在现代报纸版面上,花线的运用趋于减少,水线的运用比较常见,一也与报纸版面追求简洁明快的时代潮流有关。(5)美化作用。线条是一种有形的存在,花线和弯曲的水线,具有一定的造型美,能起到版面的装饰作用。在字符和图像间适当采用线条,可以增加变化,活跃版面。(6)扩张作用。有的稿件需要单独安排在一个版面内,但其本身的内容又不能撑满一个整版,有的稿件是名家短文,文字不多但分量很重。这时,就可以借用线条加框的办法来起到扩充的效果。
判断题 为加强交流,记者可以接受采访对象的免费旅游。
判断题 邸报的作用:(1)邸报在客观上起了沟通信息的作用,阅读邸报者从邸报的内容中获取各种必要信息。皇帝的圣谕一般包括重要官员的升黯、任免、褒贬,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指示,阅读者可从中了解官场的变迁、宫廷的动态。大臣的奏折一般是就全国重大问题向皇帝提出建议、要求,在奏折中报告有关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阅读者可从中了解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等情况。各地的奏折一般报告本地的情况,向朝廷提出要求,阅读者可从中了解各地情况。(2)封建王朝的最高当局在邸报上发布许多任免奖罚官吏的圣旨,恩威并施,驱使各级官吏为君主效忠。①通过邸报上刊登的歌颂皇恩浩荡的大臣奏折,宣传君臣之道。②通过邸报发布各种法令,使全国悉从君令。③通过邸报来选登一些对封建王朝有利的材料,封锁一些消息。
判断题 记者参加政府.企业等采访对象单位的回忆,可以吃对方提供的免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