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闻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判断题 根据黑白胶片感光度的差异可以分为感蓝片、正色片、全色片、红外线胶片!
判断题 在新闻报道中,观点可以被描述成事实呈现给受众。19
判断题 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判断题 本报特约评论员:本报特约评论员是指某家报纸特别约请的评论员。特约评论员简称评论员,通常是受媒体之邀发布评论意见等。大多数媒体会为了避免纠纷,声明是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看法。特约评论员的组成人数不定,少则一个,多则数人。组成人员多数是该媒体的记者、编辑,或在各个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但也有政府工作人员借由主要媒体发表意见的。
判断题 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是增强网络营销吸引力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判断题 一般ISO400的胶片比ISO100的胶片反差要大。
判断题 大众传播研究中的“两级传播”理论是在什么样的研究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对传播效果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冲击?(1)“两极传播”理论提出时的研究背景①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的广泛应用20世纪40年代开始,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传播流”研究,“传播流”是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等。②“伊里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历时半年,对俄亥俄州的伊里县600名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做了一项实证调查,7次追踪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整个竞选宣传期间,大部分人始终没有改变投票意向,而改变了原来意向的人只有8%。即大众传播并没有直接左右选民投票意向的力量,它只是众多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且不是主要的因素。这一结论显然与当时人们的认识和直观感觉大相径庭。为了弄清其原因,研究人员又对全部调查数据重新进行了分析。通过这次分析,他们提出了对后来的传播效果乃至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假说。其中包括“舆论领袖”和“两极传播”。(2)“两极传播”理论对传播效果研究的影响伊里调查发现,在人们做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这部分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21%。研究人员将他们与一般受众做了比较,发现无论对报纸、杂志还是广播,意见领袖的接触频度和接触量都远远高于和大于一般人。据此,研究人员对传播过程做了这样一种推测: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的产生。“两极传播”理论为否定当时甚为流行的“子弹论”效果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播效果研究进入“有限效果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