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如何找选题

找新闻选题的20种方法

在新闻报道领域,选题是指

——值得报道的新闻(采写开始之前)

——计划采写的新闻(记者  报选题)

——正在采写的新闻(部门主任  报选题)

找选题=找新闻;筛选题=选出特别值得做的新闻,放弃暂不值得做的新闻。

具体来说,找选题的方法至少有以下20种——

一、向本报同事要选题

1、上级指定或安排选题;

2、向编辑要选题;

3、向新闻热线接听员要选题;

4、向资深记者要多余的选题。

二、靠自己寻找选题

5、通过“扫大街“用眼睛发现选题,通过“盲聊”从别人口中发现选题:

进社区、市场,进村、店、厂,进校园(寝室、办公室、教室、实验室、会议室、报告厅、音乐厅、体育场馆、图书馆、食堂、广场),进基层,到被别人遗忘或忽视的角落......

多与人聊,多问人,多想问题,在闲谈中捕捉信息; 

6、从自己经历的事中找选题,但不要写成作文,须以第三方立场采写;

7、从自己身边的事中找选题,从同学、亲友、老师(研究成果)、保安等人群得到选题;

8、培养线人,让他提供选题;

广发名片,广泛接触社会上的人(各个单位、各个行业),广交朋友,发展相当数量的信息员,诱之以利,动之以情;  

9、从即将发生的事件中找选题;

10、抓“第一”新闻(第一次出现或者发生)

11、从各种“变化”或“不变”中找新闻

12、从各种“成功”中找新闻

13、从各种“问题”中找新闻

抓“社会热点”,抓棘手的“老大难”,抓群众中有疑点的问题

14、将以前的新闻与最近的同类新闻做对比报道——故地重游;故人重访

15、将以前报道过的新闻变换报道角度

16、做“季节性”新闻

要有一张特殊日历表,(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

17、从网上找新闻

浏览各类网络信息,进入政府网站、公司网站、学校网站、聊天室、BBS、名人博客等,看看最近网民的关注什么事情,哪些帖子是点击率最高,跟帖最多的;

三、通过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上网看新新闻,从同行那里找选题

18、从异地媒体的近期新闻中找“雷同选题”

19、寻找已报道新闻的“第二落点”

经常看报、听广播,从刊登出的一些小消息中找新闻线索, 仔细采访,彻底挖掘,小稿做大。

20、寻找已报道新闻的“落地”选题

四、如何处理敏感选题?

情形一:顾全大局,服从纪律,放弃报道,但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尝试了解有关事实,因为以后也许可以报道部分事实,而且有助于你了解社会。

情形二:平衡报道,用事实说话,留存证据,确保自身安全和稿件安全,注意社会效果,追求建设性(而非破坏性)。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党的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因此信息量成为传统媒体可以凭以竞争和生存的法宝。

判断题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W”。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②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③有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

判断题 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判断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判断题 照片的文字说明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照片的文字说明应该包括三方面:(1)读者应该知道的、但照片画面本身却无法全部传递的信息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发表的新闻照片,必须借助文字说明来解释画面;还有一种情况是,照片要配合文字报道一同发表,这时如果照片画面本身的信息量足够,而且照片的篇幅也不是很大,比如配合人物报道发一张主人公的照片,就可以不加说明。但如果这张照片不是主人公的近照,那就还需要以文字说明补充交代一下照片拍摄的时间背景。(2)有关照片拍摄者或者照片来源的文字介绍有些照片是从其他新闻媒介上转载使用的,除了要标明拍摄者的姓名外,还应说明是转自于何处,或者是某某媒体为本报提供,这是对作者负责,也是对广大读者负责。(3)专题报道的系列照片总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分说明比较详细,总说明就相对简练,如果分说明比较简练,总说明则应相对详细。因此,在编写系列照片的说明时,要统筹规划,全面考虑。编写总说明,要注意从全部照片中提炼和概括报道的主题思想,交代必要的背景信息,同时仍要注意生动活泼、言简意赅。

判断题 正面的虚假失实新闻能起到宜扬、鼓舞的作用,有益无害。()

判断题 简述范长江西北采访的过程和意义。(1)范长江西北采访的过程@1935年7月,范长江正式开始了西北之行。他自四川出发,足迹遍布川、陕、青、甘、宁5省区,行程6千多公里,南起成都,东至西安,西经西宁止于敦煌,北由宁夏而终于包头,历时10个月,到1936年夏结束。②仅1935年7月9日起,《大公报》陆续连载长江“旅行通信(十九)’《成渝道上》等通讯,9月20日起,开始以第四版连载《成兰纪行》,一直到1936年6月12日载《祁连山北的旅行》为止。这些旅行通信深刻揭示了西北地区的弊政,反映了西北人民悲惨的生活,并在《陕甘形势片段一一民间传说的故事》、《成兰纪行一一“苏先生”和“古江油”》等通信中首次透露了红军长征的真实信息。③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范长江以其特有的敏感,预想到中国的政局将发生重大发化,为弄清真相,他冒着生命危险,突破严密封锁,从绥远赶赴西安,并前往延安采访一个星期。仅1937年1月至4月,他根据陕北采访的材料,写成《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西北近影》与《陕北之行》等长篇通讯,以后辑入《塞上行》一书。(2)范长江西北采访的意义①这些旅途通信深刻揭示了西北地方的弊政,反映了西北人民悲惨的生活,并透露了红军长征的真实信息。②打破了国民党的长期新闻封锁,向读者热情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与中共领导人的一些情况。③具有轰动性的西北采访活动奠定了范长江在中国新闻界的地位,他因此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负胜名的记者。

判断题 记者采写的报道领域不应涉及自己或家人参与的投资活动范围,如买房地产、证券、股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