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互联网、多媒体时代,呼唤新一代的媒介工作者。为了适应网络采访写作的需要,必须尽快培养出一批数字化记者。据此,请你谈谈数字化记者与传统媒体的记者相比较,应该具备的素质。

数字化记者与传统媒体的记者相比较,应该具备以下素质来迎接新的挑战:

(1)把握全局的综合能力要强

网络记者面对的是无限的信息资源。因为利用因特网他们很容易地就进入了全球化的信息世界,使得传统媒体的信息分割和新闻封锁,顿时化为乌有。新闻报道的“地球村”已经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记者需要具有政治家的头脑,要有比传统媒体的记者更强的对全局的把握能力与更敏感的思想认识水平。同时他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受众,如何选择与如何报道新闻,与此相关的新闻价值观念也要求比传统媒体的记者有进一步的提升,必须更加开放,更具有国际视野。

在迅速到来的资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那种狭隘的、地域性的、种族性的、意识形态性的报道,以及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传播秩序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要求平等、要求理解、要求互相沟通,互相交流,共享资源。因此,整个新闻传播事业都需要有一批国际型的记者能够超越20世纪的思维模式,进行全新视角的新闻传播。而网络记者首当其冲,网上新闻竞争的焦点是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竞争,如果你的新闻不能在更广泛的受众层面上打动人心,网络媒体就很难有生存的基础。

(2)验证、过滤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要强

网络的无限开放性,使得新闻的可信度受到质疑。受众在接受传播时很容易遭遇“认识性遮

蔽”,同时不少真实的信息又因信息总量过于庞大,而在消化小良的状态下消失。普通公众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核实或验证信息,网络新闻传播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因此,网络记者要比传统媒体的记者拥有更加专业的知识背景、更加专业的分析能力。对网上的“信息海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验证、分析,将是网络记者重要的业务素质和基本功之一。

同时,为了作好受众的“外脑”,或者说新闻的导航员、信息的管理员,网络记者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学者的分析研究能力,在作跟踪报道、连续报道或者深度报道时,能够提供有穿透力的独到视角。加工、梳理信息的质量取决于网络记者的专业素质,他们的眼光与知识背景能够使新闻增值。信息时代,人们需要新闻,更需要对新闻的解读。专业的视角、专业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将帮助受众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

(3)在第一时效赶到现场直接采访的能力要强

现场是新闻事实的发源地。零次信息、独家新闻、第一手材料,只有在新闻现场才能捕捉到。网络媒体对原创信息的需求,对新闻时效性的需求,都要求网络记者要有比传统媒体记者更强的现场采访意识与行动能力。

现在,大力发展现场直播节目,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主要是电子媒体播报新闻的一个重要趋势。而网络媒体其快速传播的魅力,也在于同步性、现场感与参与性。因此,现场对网络记者的重要性,不仅是他们获取原创新闻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而且在网上进行现场直播报道,也是与传统媒体竞争的一个有力武器。

(4)运用网络与数码技术进行采访写作的能力要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记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首先要很好地理解网络这种新媒体,能够充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无限的信息资源,去思考、采访、写作和策划。要懂得如何制作各种文本,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频的、视频的、动画的等,并且能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地把它们有效地综合在一起。

西方学者提出,网络记者必须成为一种“全能传播者”,或者说“内容工艺专家”,而不仅仅是一个像传统记者那样的文字写手。当然“他们不必像程序员那样懂得那么多,但一定要了解各种程序语言的局限”。他们要善于进行多媒体、超文本的写作,哪一种文本形式能更真实、更准确、更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就用哪一种。

网络时代记者的技术配备十分重要,实际上是一个移动的记者工作站。其装备包括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和多媒体计算机终端组成的数字移动通信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附属设各。技术优势可以保证记者采访、写作、发稿不受时间、地点、恶劣条件的影响,随时和编辑部保持联系,而且一身数任,能在现场运用多种技术手段采集新闻,调阅大量背景材料,用来验证、过滤信息的真伪,从而保证报道任务迅速、圆满地完成。

(5)平等交流的能力要强

由于互联网双向与多向传播的特点,网络记者要具备同受众平等交流的观念与能力。在双向交流与互动式写作中,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没有服务意识,这项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新业务领域就无法开拓。平等交流的能力包括擅长做各种类型的抽样调查,以及时了解受众欲知、关心的事;擅长设置受众需要的“议题\",组织各种类型讨论;擅长做谈话主持人与受众进行直接的对话与沟通等。

(6)较强的外语能力

英语是目前互联网的通用语言。要想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掌握网络技术,英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与传统媒体的记者相比,网络记者的国际化首先表现在英文水平要高。他需要熟练地用英语阅读和查询网上的信息资源,要会用英语在网上写作、报道、发电子邮件,会用英语在网上进行环球语音和可视采访。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优越性:速度快捷;减少了对他人的干扰;费用更加低廉;有利于记者提交说明性的资料,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采访意图;不受地域限制。采访方法:首先为采访拟出一个能够充分打动对方的标题,然后内容部分作精彩的自我介绍,最后一次性列出详细的采访提纲。不便之处:互动性逊于面谈和电话交谈;不利于发现事实的真相;较难获得有效的证据。二、使用ICQ或MSN进行采访(一)ICQ简介(二)优点1.无须知晓对方的电子邮件地址即可找到所需要的采访对象。2.互动性更强。三、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一)搜索引擎简介(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的关键——明确采访主题四、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一)优点可以同时容纳多人进行交谈,属于群体式信源,方便记者多元求证;在专业性较强的讨论区和新闻组,其信息通常较为可靠,适合为调查性报道写作而进行采访。(二)缺点在还原现场真实感上,不如利用ICQ方式进行的采访。在聊天室和BBS里的绝大部分是匿名者,信息可信度较差。五、使用网上调查系统进行采访网上调查系统是一种在线调查系统,可以实时显示统计信息。1.优点:记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公众意见进行调查和统计。2.缺点:被调查者仅仅限于网络的使用者,调查结果不能准确代表全体社会公众的意见。六、结语新闻采访永远是和人交流的艺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采访技术手段,在线采访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代替面对面的交谈。

判断题 事件通讯是指详细报道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的通讯。这种通讯重在记述和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相对完整的过程,显示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社会意义。事件通讯所报道的事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有明确的行为主体;②发生的时间、地点比较具体、集中;③有开头、有过程、有结尾;④常常带有鲜明的矛盾性和冲突性;⑤有具体的原因和结果。

判断题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温、明度、饱和度。

判断题 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作用: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上的利益集团、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传播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约束和限制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1)对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有四种正规的途径:①司法控制。即国家通过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②行政控制。即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③资本控制。即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④媒介的自律。当然,对新闻传播最具威慑的社会控制来自受众,即公众乐意还是拒绝接受媒介。(2)对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作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本国的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都主要采取法律控制的手段。新闻法规是国家实施监控的主要依据。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要防止新闻自由的滥用,确保在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小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介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在中国,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中国的绝大多数媒体,尤其是各级党委机关报,都是在党领导下的,因此新闻传播事业还要接受党纪的约束,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是指导新闻传播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对保证中国共产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对保证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判断题 舆论是一种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

判断题 无限制论坛就是没有管理员进行管理的论坛形式。

判断题 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时效性——指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短,则时效性越强。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的下去。针对性——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写新闻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二是要明确你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而发。

判断题 在新闻敏感问题上,无产阶级新闻观与资产阶级新闻观有何异同?西方记者的新闻价值观和判断新闻的标准与我们不尽相同,但强烈的新闻敏感是西方记者的长项之一。资产阶级的新闻观认为新闻敏感是“天生”的,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新闻观;相反,无产阶级的新闻观认为记者的新闻敏感是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出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新闻观。(1)新闻敏感问题上,资产阶级的新闻观①美国有影响的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他著的《新闻学原理》一书中讲到,一个没有“新闻感”的人,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但在新闻敏感的来源上,却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一方面,他把“新闻鼻”(资产阶级新闻学著何把新闻敏感称作“新闻鼻”)看成是“天生的”:“新闻觕者需要有一种天生的鉴别力,判别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另一方面,他又说“新闻想”是可以用训练及经验来培养的。②一些新闻学著何则干脆认为“新闻嗅视”是记者的“第六天性”,“这种嗅视对于某些有天才的人几乎成为一种天性”。把新闻敏感神秘化,陷入了唯心的泥潭。(2)新闻敏感问题上,无产阶级的新闻观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新闻观来观察,新闻敏感并非记者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出来的。在中外记者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做记者的时候,就连新闻的基本知识也不具备,可是经过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终于成为具有很强新闻敏感的记者。这个事实有力地否定了新闻敏感是“天性”的论调。